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67期第1版
 
2008年第67期第2版
 
2008年第67期第3版
 
2008年第67期第4版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预防与控制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工作中,都存在被医疗锐器刺伤的潜在危险,针刺伤是临床医务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而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最大的职业风险是感染血源性传染病。
 发达国家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的研究已近30年,而在我国,直到非典肆虐才敲响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的警钟。2006年中国安全注射联盟在全国10个省市56所医院对5115名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31.2%/3个月,其中针刺伤为26.2%/3个月。如此高的刺伤率给医务人员带来的是高风险的职业暴露后感染。因此,为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减少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染病,预防针刺伤至关重要。
 首先,持续职业安全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职业安全教育应从医学、护理学基础教育开始,在职业安全教育中更新观念亦至关重要。
 其次,使用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针具可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在美国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针具及无针连接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针刺伤发生率逐年大幅下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大力提倡广泛使用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针具、无针连接接头等安全器具。
 最后,应建立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后局部伤口处理流程、血液监测常规以及登记上报制度,这是预防针刺伤很重要的管理监控措施。事实上,这些措施既有利于针刺伤的正确处理,确定暴露的程度、级别,又有利于确定受伤者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可能性,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血清学检测及干预治疗。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毛秀英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