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1刻钟集结和23分钟驰行
“昨晚,五里河扒村发生严重‘地震’,虽人员‘伤亡’很小,但死亡家畜遍地,粪便污染严重,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发生,请火速派人处理。”6月12日12时53分,嵩县模拟应对震后疫情演练由此开始。
这次安排在纹川震灾“一月祭”的突袭式演练,职工们事先毫不知情。
接报后,刚刚吃过午饭准备在家休息的工作人员,通过打的、骑摩托车等交通方式,短短15分钟时间,11名应急队员在县疾控中心集结完毕。
穿上连身白色防护服和高筒胶鞋,带上一次性卫生防护帽子、口罩和手套,携带相关工具和物资,应急队队员“全副武装”,在指挥部的带领下,分乘3部工作车,23分钟弛行,抵达模拟演练地点——何村乡五里河扒村的一片干枯河滩上。
从接报“疫情”到抵达“疫区”,用时仅38分钟。
“灾区”防疫,“虚功”实做
演练场上,白色石灰线标出的“灾区”范围内,模拟动物尸体就堆在“灾区”中央,标着“居民安置点”、“厕所”、“垃圾存放点”等字样的标牌,需要模拟演练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选址,10名各种症状的虚拟灾区病人病情资料,正等待专业诊断处理。
13点50分,指挥长、县卫生局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王春生一声令下,演练人员迅速进入“灾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边,消毒液浓液稀释配比,模拟尸体喷洒,洒上白石灰,挖土深埋处理;那边,“灾民”病情诊断,病人排泄物、生活饮用水水源采样和拍照;稍远处,居民安置点、垃圾存放点和厕所等消毒杀菌、流行病调查、个案调查等有序进行,各项工作衔接紧凑,大家配合默契。
14点30分,进入“灾区”现场的工作人员经过消毒并将一次性卫生用具集中处理后,全部撤离,卫士们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地震灾害模拟演练。该演练评估小组组长王兴智现场对此次模拟演练进行了评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练就“硬功”,当好“卫士”
“类似的模拟演练,每年至少两次‘突发’,每次的疾病类型、模拟演练地点和时间都不一样”,参加模拟演练的同志说,“这种模拟演练,很考验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比书本上的东西实际、灵活多了,且‘突袭——评估’的形式,也促使大家平时主动地去巩固学习专业知识。”
据了解,除模拟演练外,嵩县疾控中心还成立有技术比武领导小组,每周实行全员培训;每月组织两次学习效果测试,测试结果张榜公布;开展疾控知识竞赛;每年选派不同岗位的专业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等,以打造专业队伍,训练卫士“硬功”。2006年,在全市卫生系统技术比武中,嵩县疾控中心代表队的全员考试、检验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综合考核名列前茅,受到市卫生局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