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小沛
6月2日,河南省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9名队员,坐直升机机降到北川县禹里乡,接替第一批卫生防疫队员继续展开防疫救援工作。目前,防疫队员们已经圆满完成了在禹里乡的防疫救援任务,等待返回绵阳,接受进一步的工作安排。
6月18日上午,记者拨通了正在禹里待命的防疫队队长王哲的电话。回顾这些天来在禹里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王哲和队员们感慨颇多。
禹里乡在北川县西部、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全乡共有14000人,27个行政村。5·12大地震后,禹里乡通往外界的道路全部被毁,对外交通中断,缺水少电,成为一个“孤岛”。
由于禹里乡地处深山区,村庄分散,队员们每次下去工作都要翻山越岭,走很远的山路。大部分山路都是村民临时踩出来的小道,一尺来宽的路上全是碎石,而路旁边就是悬崖,对于不善走山路的北方人来说,其中艰险可想而知。更危险的是,因为连续不断的余震及暴雨,路面常见宽大的裂缝,队员们在行进途中时常遇到滑坡、滚石等,甚至还会遇到毒蛇。
每天,队员们都要分组到各个村庄开展疫情调查、疫情监测、饮用水消毒、垃圾处理、蚊蝇消杀等工作,并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当地的防疫人员。
由于当地的饮用水源大都在山坡上,队员们要经常上山查看水源周围的卫生状况,对水源进行消毒;禹里地处山区,加之天气炎热,当地蚊蝇较多,队员们在进行消杀工作后,还要配好消杀药品发给灾民,指导他们使用药品消杀蚊蝇;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老城区浮出水面,各种动物尸体遍地,防疫队及时发出公告,建立警戒制度,两天内禁止任何人进入老城区。队员们和驻当地武警、解放军在唯一一个出口处的桥上,铺上油菜秆,喷上消毒水,对迫不得已需要出来的人员进行全面消毒。
在禹里,队员们不仅认真对待防疫消杀工作,对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视。由于与外界信号中断,当地群众无法了解外部情况,特别绝望,对重建家园失去信心。队员们看到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和当地群众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倾诉,鼓励灾区群众勇敢面对现实,帮他们重新树立生活下去的勇气。
灾区条件艰苦,但队员们从不抱怨,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开展工作。王哲队长有心脏病,高原反应强烈,但他总是走在工作的最前面;队员孙定勇腰部扭伤,每天回来躺在地上疼得动不了,大家给他用上了止痛膏药,直到背部贴得发红溃烂;队员张淑芳,血压高,但总悄悄吃下药后又默默地开始工作。由于山路艰险,队员们摔跤是经常的事情,加上蚊虫叮咬、树枝刮伤,每个队员的腿上都是伤痕累累……
就这样,继河南第一批进入禹里的卫生防疫队离开后,这9名卫生防疫队员又在禹里连续艰苦工作了12天,圆满完成了防疫救援任务,给灾区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当地乡政府、卫生院和灾区人民的好评。
6月12日晚上7点,防疫队接到绵阳市指挥部电话,四川疾控防疫队将来接换他们在禹里的防疫救援工作。当地老百姓听说后,很多群众自发送来了水果,感激河南防疫队员。有一家米线店的老板,因地震店铺被毁,所有原材料及工具也都被毁坏,但他特意步行20多公里,买来原料,为9名队员作了一顿四川米线。捧着米线,队员们禁不住热泪盈眶……
本来,防疫队12日工作已全部结束,13日就可以离开。但由于各种原因,接替队员们的四川防疫队15日才到达禹里,对此,队员们没有丝毫抱怨,拖着已十分疲惫的身体,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四川防疫队到来后,才把工作全部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