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65期第1版
 
2008年第65期第2版
 
2008年第65期第3版
 
2008年第65期第4版
 
 

抗震救灾一线的好医生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程育生  李宇军
    乐于奉献、甘于吃苦、为人随和的刘彦华是信阳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作为信阳市援川前线指挥部的随队医生,他担负着前线指挥部全体人员的医疗健康、驻地的卫生防疫任务,这些工作对在后方工作的医生来说只是日常工作而已。可是,在地震灾区,一没自来水,二没正规食堂,吃住都在泥土地上搭建的帐篷内,同时又要面对灾区可能出现的疫情,这些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老刘面对繁重的工作,不仅毫无怨言,还主动干一些不在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大家都很佩服老刘,也很喜欢和性格开朗的老刘打交道、聊天。有位年轻同志关心地对老刘说:“老刘,你年龄大,别累坏了”。老刘面带微笑说:“没事儿!我身体还行,来了就是为大家服务、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儿,我都要干”。
    5月31日下午6时,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援建安县活动板房医疗队员刘彦华同志随队抵达安县,并在永安镇向阳村和长征村开展巡回医疗。
    向阳村和长征村地处山区,四周群山环绕。灾民们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居住,生活用水需到外面去拉,信阳市援建四川灾区活动房工作人员与村民比邻而居,大家的帐篷就搭建在山脚下。
    连日来,刘彦华在相隔9公里的两个村医疗室间开展医疗检诊,一面开展环境消杀工作,一面为当地村民和信阳市承担活动板房建设的1500余名工作人员提供医疗保障。
    在烈日和暴雨交替的日子里,这里的昼夜温差很大。中午帐篷内的温度最高时达到41度,中暑是常有的事;晚上水凉得刺手,睡觉需要盖被子。最危险的是外出巡诊,晒得脱了皮不说,常常还会遭遇不期而遇的余震,滑坡时荡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天空灰蒙蒙一片。
    恶劣的环境挡不住刘彦华的工作热情。每天,他携带着几十斤的喷雾器在工人们居住的帐篷、工地食堂等公共场所来回穿梭,喷洒消毒药水,进行环境消杀。每天,他要为来诊的外伤村民和工友们看病发药、包扎伤口、疗伤止痛。每天,他还要走家串户,深入工友和居民中开展健康防病知识宣教,叮嘱大家防蚊蝇、烧开水……
    在援川前线指挥部,像老刘这样的拼命三郎随处可见,他们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正是有着一群像老刘这样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人,才使信阳市的援川任务得以顺利进行。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