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沈鹤虹 张勇 汶川大地震考验着受灾群众脆弱的神经,也考验着援川队员们的意志力。鹤壁市抗震救灾防疫队队员张新鸿虽然承受着家人患病带来的痛苦,仍坚实地履行着一个卫生防疫人员的职业操守。 妻子:把丈夫的行动作为工作的动力 在张新鸿赴川抗震救灾的第三天,他的妻子不幸遇到了车祸。为让自己的丈夫在抗震救灾一线安心工作,她没有把受伤的消息告诉他,强忍着病痛照料家人。鹤壁市卫生局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专人到其家中进行慰问,同时安排人员到其家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被她婉言谢绝。她说:“我这都是小事儿,不用给组织添麻烦,只要新鸿在那边好好工作就行了。”事后,她一边在家疗伤,一边坚持给学生批改作业。 丈夫:让自己的使命在无私奉献中升华 在鹤壁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到达绵阳安县的头几天,驻地没有电、没有床,常常睡在高低不平、布满沙粒与石头的地面上。条件虽然艰苦,他却没有任何怨言,和队员们一边指导乡村赈灾食品的贮存、搞传染病流行学调查,一边指导灾民进行灾区水源的消毒和垃圾、厕所、禽畜养殖场所的消杀,以及乡村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 为了摸清安县安昌镇所负责村的水井分布状况,他常常要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伴着余震、滚石以及遭受毒蛇叮咬等危险,踏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查看水井,计算水量,指导受灾群众的饮用水消毒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尽快落实各种消毒、消杀措施,他积极与村委会联系,多次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工作,充分履行了一个卫生防疫人员的神圣职责,为确保灾区灾后无大疫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表现突出,他被河南省抗震救灾防疫总队临时党委批准火线入党,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