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安 在汶川七盘沟医疗队驻地,有两名护士队员,她们俩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人长得漂亮,都姓刘,都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也都特别支持妈妈,每次与妈妈通电话时,他们几乎都要鼓励说:“妈妈,儿子为你加油!” 刘林静来自信阳市中医院,老公被公司派到北京办事处,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平时她工作忙,经常值夜班,连家都回不了,10岁的儿子只好送到退休在家的父母那里,由两位老人照料。 接到通知那天,刘林静正在值夜班,她简单地向同事交待了一下工作,就回家收拾行装。等她匆忙赶到父母家时,儿子已经睡着了。第二天早上6点多钟,儿子起床了,才知道母亲要赴灾区。 一边吃饭,一边与儿子说话,刘林静问儿子:“妈妈要去灾区了,你支持么?” “当然支持!”儿子回答说,“到了灾区,一定要代我向灾区的小朋友们问好!” 刘林静的儿子功课特好,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一二名,但孩子特别调皮,上课时常做小动作。前两天,儿子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说,自从刘林静去了灾区,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上课时特守纪律,似乎一下子长大了。 前几天,孩子感冒发烧,不得不去医院挂吊针。若在平时,都是由刘林静亲自给儿子扎针。那天,刘林静的情绪很低落,一直牵挂着儿子,没想到儿子晚上打来电话说:“妈妈,我没事,你安心工作吧!”放下电话,刘林静的眼眶湿润了。 白天,因工作忙,倒不怎么想儿子,可到了晚上,一躺在帐篷里,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儿子。刘林静说,孩子快放假了,临近考试,不知怎么的,这几天特别想念儿子。 刘桂凤是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有一个11岁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平时,医院特别忙,她没多少时间照顾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几乎都是由爱人包揽。 5·12大地震后,医院挑选医疗队员,许多同事都报了名。最后,医院选中了技术精湛、工作踏实的刘桂凤。她说,她很感谢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那几天,上级要求她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开赴四川灾区。儿子知道妈妈成为抗震救灾医疗队员时,非常自豪。一有空,儿子都要看电视,每当看到有灾区孩子的画面,儿子的眼圈就发红。儿子说:“妈妈,你看灾区的孩子多可怜,你们怎么还不去啊!” 5月22日11时30分,刘桂凤接到电话:明天8点到医院集结。当时儿子已经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儿子起床后才知道妈妈要出发的消息,他有老半天没有说话。平时,儿子说话声音洪亮,可那天早上声音特别小。刘桂凤出门时,儿子轻声说:“妈妈,你走了,要多注意身体。”说完话,儿子低着头,转身进了房间。 来到汶川后,刘桂凤几乎每天都要给爱人发个短信,转告对儿子的问候。六一儿童节那天,刘桂凤终于和儿子通了电话。儿子问妈妈:“灾区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上不了学?”刘桂凤说:“是的,他们的学校毁坏了,许多孩子只能在自家的帐篷里读书。看看灾区的孩子,你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电话那边,儿子好半天才回答说:“妈妈,我会的,你要加油啊!多帮帮灾区那些可怜的小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