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季
接到奔赴灾区的命令时,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车司机曹春海正在执行到开封市金明区野场120急救任务的路上。由于时间紧迫,曹春海是穿着医院的急救服到开封市卫生局集合的。今年52岁的老曹是开封市一院赴灾区救护车队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他曾经多次参加紧急救援。小浪底救援、非典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他都亲身经历。
灾区的日子是艰苦而紧张的。老曹负责全队的后勤,每天天不亮,他就起来烧火、烧饭、烧水。在灾区每一滴饮用水都来之不易,队里的水是他们每天从3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回来的,取每一碗水都是小心翼翼的。
他们驻地有100多人,大家都共同使用桂溪初中一座危楼旁的厕所。开封队员刚到这里时,看到厕所太脏,队长沈雷亲自带领队员用木棍捅,疏通下水道,四处找水将厕所冲干净。以后的日常保洁工作则由几名队员轮流负责,老曹为了让辛苦一天的队友多休息,常常一个人沿陡峭的石岸将江水提上来,大家用过厕所后就及时冲洗。
令老曹最感动的是灾区群众对卫生救护队员的关心和支持。老曹告诉记者,在西羌九黄山驻地,一位当地农村的老支书已经60多岁了,他唯一的儿子被塌方的山石夺走了生命。老支书在带领乡亲们积极抗震救灾的同时,还冒着危险上山专门为队员们砍柴。几十公斤重的青柴装在背篓里,老汉背在背上开摩托车走10多公里山路送到驻地。每天如此。当队员们给他钱物时,他坚决不收。灾区的群众就是这样用默默的行动来表示对队员们的感谢。
老曹说,由于没有时间刮胡子,他的胡子很长,显得年龄更大。一天,一位70多岁的僧人专门将一瓶山泉水送给他。僧人来自附近山上的圣泉寺,为了表示对支援灾区人们的感谢,他们将山泉水装在收集来的塑料瓶里,念经祈祷了100多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