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64期第1版
 
2008年第64期第2版
 
2008年第64期第3版
 
2008年第64期第4版
 
 

从数字看救援成果 ——漯河市卫生防疫救援工作成绩斐然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戴俊  通讯员  黄红亮  陈卓
      漯河市19名卫生防疫救援队员,负责2个乡镇21个自然村,灾民人数40884人。入川15天以来,出动防疫救援人员285人次,走遍了所有乡村、所有灾民安置点。每天驱车行程超过150公里。消毒面积146万多平方米,清除和处置蚊蝇孳生地38处,饮用水消毒2000多立方米,饮用水现场检测86份,发放防病防疫和消毒知识宣传资料3.5万份,举办各类健康教育和消杀技术培训11场次,培训和心理干预灾区群众12400多人次……
      数字是沉默无语的,也是掷地有声的。
      在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激情和艰辛?19名队员,入川以来住的是乱石滩荒草坡上四面透风的帐篷,每天吃的是方便面、饼干和纯净水,顶烈日冒骤雨,每天都要赶往60公里外的乡村和灾民安置点,随时有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入川以来遇到的6级以上余震已有4次,小的余震多不可数……
    赵明阳,该市卫生局副局长,防疫救援支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烈日的曝晒使他双臂都脱了皮;王建立,为了完成防疫救援任务,每天要带领队员们徒步爬山路10多公里,脚上起了水泡;黄道靖,辛劳和饮食的单调使嘴角起满了水疱,不得不向驻地医疗队借来牛黄解毒丸;刘贵军,连日的奔波出现头疼、头晕症状,仍坚持在火线;李世杰,胳膊被蚊虫叮咬的红疙瘩密密麻麻……无论领导还是普通队员,没有一个人退却,没有一个人畏缩。
    卫生部要求卫生防疫人员的工作要覆盖到所有地震重灾县的乡和村,队员们硬是用脚板走遍了所负责村镇的所有村民组,高标准完成了上级要求的任务。脚板不是铁打的,会起泡;意志却是坚定的,不把卫生防疫工作落实到位,胜利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防疫救援战士决不收兵!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共产党员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年轻同志勇挑重担。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抗震救灾战斗中,没有退后,只有向前!火线上的锤炼,锻炼了防疫救援队员。看!有3名同志已经火线入党,19个人也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数字是艰辛的付出,也是丰盈的收获。
    由于路途遥远、任务繁重,队员们每天工作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方便面,忘不了,营地附近的居民们了解到河南人爱吃面食,就做好了挂面和泡菜送到队员们的帐篷;忘不了,在一个叫双河的小村子,翻山越岭迟迟归来之后,守侯在队员们车辆旁手捧栀子花的小姑娘,不仅送了队员们一大束栀子花,还告诉队员们放在帐篷里可以驱蚊虫;忘不了,在灾民安置点,在向消杀工作人员培训后喉咙嘶哑的队员,意外的发现陪同的乡村医生“遗忘”在救援车内的金嗓子喉宝;忘不了,在青云村,家里已是残垣断壁的老大爷关切的叮咛:“小心山路陡滑!”……
     “我们付出的这点艰辛与地震带给灾区群众的苦难相比,与灾区人民斗志昂扬重建家园的信心相比,不值一提!我们倍感珍贵的是收获了温馨,这温馨便是灾区人民给予我们的信任、肯定和感动。”队员们感动地说。“就像那束栀子花,栀子花不可避免的凋谢了,它的花瓣,被大家夹在了工作薄中做成了干花。花谢香犹存,这份心灵深处的感动,更是能够浸润一生的馨香啊!”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