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63期第1版
 
2008年第63期第2版
 
2008年第63期第3版
 
2008年第63期第4版
 
 

灾区卫生防疫“轻骑兵”——记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雄群体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杨力勇 通讯员 陈书章
      在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北川县桂溪乡、陈家坝乡,活跃着这样一支疾病防控队伍。
   每天,他们都要深入深山险峰掩藏中分散的村庄,头顶着余震造成的飞石、滑坡,身旁是悬崖峭壁,不远处是随时可能发生决堤的堰塞湖,喷洒着蚊蝇、牲畜尸体集中处、垃圾场、临时厕所,小心翼翼地处理遇难同胞的遗体……
   每天,当他们走进群众中间,当地百姓总是自发送来水、食物,但这些防疫队员总是在忙碌四五个小时后悄悄离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稍作休整后再次返回投入战斗……
   当地政府和百姓感谢他们,称他们是四川人民的兄弟。
   这就是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防控队伍——一支震区一线的卫生防疫“轻骑兵”。
   就是这支“轻骑兵”,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卫生防疫应急预案,在艰难险阻中冲锋在卫生防疫空白区域,在复杂环境中练就了科学、专业的眼睛,无愧于英雄无畏、无私奉献的防疫战士称号。
快!快!——
与时间赛跑的应急速度
   时间又回到了汶川地震刚刚发生的那一刻。
   “作为疾控人,我们的职责就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为了灾区群众的健康,我们坚决要求到汶川救灾一线去!”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敏锐意识到了自身的职责,先后3次向郑州市卫生局请战,要求赶赴灾区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赶赴最艰苦的地方去。
   同一时间,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密切关注灾情发展,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震后救援的人员、物资和技术准备,保持高度应急状态。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普通职工纷纷向领导请缨,要求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参加防病救灾工作。
   5月17日中午13时,郑州市卫生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组建一支卫生防疫队,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防疫工作。短短两个小时内,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松强迅速做出部署,快速组织了一支由中心副主任杨建国、韩同武带队,由耿红、王广州、韩曲波、王志刚、武恩平、梁世杰、宋苏飞、余立、陈春勇、欧玉军、袁忠良、徐向东1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并为防疫队配备了大量防疫所需消杀药品、器械、帐篷及生活必需品,与市卫生局成立的医疗救治小组一起连夜赶往四川灾区。
   在赴灾区的队员当中,有的孩子还很小,有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还有两位同志将于5月17、18日参加一年一次的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全国统一考试。但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抱怨。
   14名队员均表示:灾区急需救援,灾区人民需要我们!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愿意克服一切困难,一旦到了四川地震灾区现场,将充分发挥疾控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积极完成好各项工作,树立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良好形象,为郑州市卫生系统增光,为灾区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松强,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天还奔波于防治手足口病繁忙的工作一线。地震发生后,凭借高度的职业敏感,他立刻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布置灾后防疫应急工作,坐镇指挥。得到上级要求抽调人员组建河南援川医疗救援队的命令后,他立即同班子研究,亲自挑选精兵强将,储备消杀物资,购置药品器械。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王会民,一个战斗在卫生防疫和职业病防治战线36年的老共产党员,在灾情发生后,组织大家捐款捐物,会同主任王松强协调救灾事宜。他第一个向党组织交纳了2000元的特殊党费,第一个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带队奔赴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在送第一批赴川参加防疫工作队出发的时候,身先士卒,带领其他送行的同志为队员们搬运物资和生活用品。
   总务科、财务科、中心办、党办、应急办公室、传染病科、消杀科等职能科室和业务科室所有职工,此时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一样,默默地做好各自的工作,为了抗震救灾的大局而无私地奉献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虽然没有亲自冲在一线参战,但是做好本职工作,为前线做好有力的后勤保障和支援就是为灾区做出的最大贡献。
险!险!——
与风险并行的冒险精神
   南面是震耳欲聋的山体滑坡声,东边唯一的通道始终面临着被堰塞湖水淹没的危险。
   断壁残垣,蚊蝇乱飞,遗体腐臭,在陈家坝乡乡政府所在地,空无一人。
   这就是首支前往执行卫生防疫消杀任务的郑州疾控医疗防疫突击队面临的情景。
   就是这样,在地震之后的第九天,突击队员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对该乡政府所在地及周边太红村、晶水村、红塬村等村庄的病原孳生地进行了全面的消毒。
   此前的5月17日下午,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支第一批赴川防疫救援队从郑州出发,经过近20个小时的紧张行驶,进入四川灾区境内,在到达成都停车休整时,接到前线指挥部直接进入北川县开展防疫工作的紧急通知。经过简单的布置,车队马上起程,奔赴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城。大地震后,灾区依然余震不断,一路上,车队常常遇到因塌方造成的道路中断,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19日上午到达目的地。
   到达指挥部指定地点后,车队一边迅速安排生活,一边同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了解灾情,安排任务。20日至21日,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建国副主任和韩同武副主任各带一支小分队,分别到北川县桂溪乡永利村、桂溪村、凤凰村、都上村等地,开展防疫消杀工作。看到昔日美丽的山区小城在一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满目疮痍,看到灾区人民期盼的眼神,队员们顾不上一路上的颠簸劳顿,迅速投入工作之中。
   大雨滂沱,烈日炙烤,余震危境。
   从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月17日派出第一支医疗队,到第二支医疗队出发,在前往汶川震区一线救灾的路上,队员们就经受了重重考验。
   6月3日13时20分,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医疗单位23名队员,满载着抗震救灾物资的车辆缓缓驶出单位大门。15点10分,救灾队刚刚驶入连霍高速公路便遇到了强降雨。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天空,好像是傍晚七八点钟时的模样。雨在不停地下着,豆大的雨点打在挡风玻璃上“噼里啪啦”地做响,可队员们听起来,就好像是欢送的鞭炮声;雨刷在挡风玻璃上不停地摆动,尤似进军的号角,在催促着队员们“前进、前进”……
   为了保证旅程中的安全,带队领导在一出发就明确了行车安全的相关规定,为每辆卫生防疫救灾车辆指定了安全责任人,使得第六批卫生防疫人员能够安全顺利抵达灾区开展工作。当车队刚驶入潼关,天气骤变,好像老天有意作对,大雨滂沱,天昏地暗。此时接到了北川卫生防疫队员的电话,“北川目前正在下暴雨,泥石流不断,你们千万要注意行车安全”。尽管如此,在总领队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王会民和卫生局疾控处处长师卫翔同志的带领下,第六批卫生防疫队员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要求车队全速前进……
   为了尽快赶赴北川地震灾区,第六批卫生防疫队员于6月4日早上6时起床,6时30分简单地吃过早饭和检修车辆后,7时整准时出发,向北川方向继续挺进。
   一路上,烈日当空,炙烤着队员们所乘坐的车辆,车内温度越来越高。虽然队员全都是汗流浃背,但是没有一个提出停车休息,因为大家都只有一个想法:尽快赶到北川投入战斗,时间就是生命。
   下午16时26分,第六批卫生防疫队终于到达了江油市,与省卫生厅成功对接。为了加强组织纪律,也为了树立郑州卫生防疫队的形象,他们利用与省卫生厅交接物资的间隙,在炎炎烈日下,进行了军事化的队列训练。
6月9日是队员到来的第4天,河南援川卫生防疫救援总队二中队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抗震救灾工作要覆盖到每一个村庄”的指示精神,于中午1点又顶着烈日向位于山峰的永城村进发,经过两个小时的攀登,队员们顺利到达永城村,对村里102户居所进行了消毒杀虫,并对村民开展了卫生防病知识培训。
精!精!——
与疫病鏖战的专业精神
   “几乎看不到一只蚊蝇。”
   跟随郑州疾控防疫小分队前往采访的记者感叹道。
   作为队里一名最年轻的同志,来自金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刘继军总是第一个抢过20公斤重的消毒器,第一个冲进猪圈、鸡舍、牛棚等条件异常恶劣的地方。
   汗水浸透了他身上的防护服,寨子前前后后留下了他奔波的脚印,每当消毒杀虫工作完成以后,他都再次去检查消毒杀虫的效果。同去的队员们都笑称他为河南派来的“最新生物式灭蝇器”。
勇敢中有专业精神,消灭蚊蝇等虫害,便是郑州疾控防疫医疗队的工作重点之一。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韩同武告诉记者,从一开始,他们就明确了疾控防疫人员的责任。首先,根据工作情况,他们将帐篷密集、蚊蝇密度大的场所,作为消杀重点,包括外部环境、帐篷内部、野外垃圾站、厕所等地。
其次,他们发动群众,展开群防群治。每到一个地方,就积极发动当地的群众,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提高了卫生防疫的覆盖率。
6月3日开赴灾区的河南援川卫生防疫救援总队二纵队的驻地位于四川北川地区,当地属于多山地带,地质结构是泥砂岩,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需要消杀的村落多数位于半山腰甚至更高的山峰处,道路多数为陡峭泥泞的山间小道。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抗震救灾工作要覆盖到每一个村庄”的指示精神,河南援川卫生防疫救援总队二纵队的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到每一个村寨开展消毒杀虫工作。
6月8日,这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但是队员们时刻惦记着村民,没有片刻的休息就投入到紧张地消杀工作中去。在当地老乡的密切配合下,三支队队长葛少林带领队员们在中午1点整即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开始向位于山峰处的桂溪乡永城村出发。
   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攀登到达永城村后,队员们迅速投入到卫生宣教及消毒杀虫工作中。永城全村102户村民散居在3个山梁上,村里住户相距最远的人家步行要走40多分钟山路。这些都没有难倒队员,在村里他们向村民分发夏季传染病防治、食物中毒预防等卫生宣传材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群众讲解消毒、自我卫生保健等防病常识。同时,每到一户人家,他们都会仔细地查看厕所、垃圾堆放点卫生状况,一处一处细致地进行消毒杀虫处理。他们忍着刺鼻难闻的异味对村民家的猪圈、鸡舍、牛棚等畜禽圈养地进行全面的消毒。
而在他们出发前,郑州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处还举办了第二批抗震救灾防疫小分队战前动员、培训会。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杀科李书建科长就灾后应急消毒处理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着重讲解消毒杀菌工作中的方法、要领及自身防护、注意事项等,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主任董蒲主任医师讲解了肠道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市九院心理专家孙晓坤着重就灾后的心理干预进行了重点讲解。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郑州疾控防疫队制定出消杀的工作原则是标本兼治、科学用药、点面结合、重点突击。为了保证环境消杀的效果,队员们不顾炎热疲劳,不怕艰难,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无论是受灾群众的集中安置点,还是远在深山的分散安置点,无论是厕所、垃圾点,还是牛棚、猪圈、鸡舍,均进行了深入、科学、细致的消毒和杀虫,同时还反复观察以确保消杀效果。
在开展环境消杀的同时,救援队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工作。山路崎岖,队员们身穿防护服,不顾疲劳,不怕酷热,走村串户,广泛深入各个安置点,耐心细致并尽可能多的向受灾群众进行宣传,极大的提高了灾区群众的防病意识。
由于地震灾害使很多群众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心理压力很大,队员们除了组织受灾群众进行集中心理干预外,还灵活根据干预对象的类型,开展小组治疗。同时重点对儿童、女性、学生、老年人,救援人员开展专题干预治疗。在常规心理干预治疗的同时,还及时进行了突发性危机的干预,在治疗中大量应用了放松疗法、脱敏疗法等干预方法,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在广泛有效开展环境消杀的基础上,他们还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并科学指导帮助群众建立卫生组织,确立卫生防疫专员,指导厕所建设,设立防病警示标识,开展疫情监测,为被犬咬伤者注射疫苗,开展辅导培训,落实各项防疫制度等工作,有效预防了灾区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为灾区防疫工作的持续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也正是坚持了科学防疫的思路,目前,在郑州疾控防疫队伍负责的防疫区域中,尚没有疫情发生,有效地筑起了健康屏障。
情!情!——
与人民同在的奉献精神
   在手电筒光束的照射下,他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这是首批出发的郑州疾控防疫队员宋苏飞的经历。
   宋苏飞说,在地震灾区的日日夜夜,每一位冲锋在一线的共产党员胸前都别着一个醒目的“共产党员”标牌,他们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无私,那么的可敬、可亲、可爱,共产党员的名字始终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使他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在中国、在灾区,正是有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灾区人民才树立了重建家园的信心。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他47岁人生中最迫切的愿望。
   是啊,正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们的防疫队员、我们的共产党员表现了与人民同在的奉献精神。
   接到要赶赴灾区一线的通知后,韩同武当时正在参加一个全省的传染病防治会议,他立即请了假赶回单位主动请战,传染病防制科副科长梁世杰告别了怀孕7个多月、最需要关心呵护的妻子,队员徐向东临上车前还生病发着高烧,队员宋苏飞扔下了需要照顾的体弱多病的妻子……
5月19日晚22时,他们一抵达北川羌族自治县,就开始参加灾民安置、消杀、宣教和心理干预及尸体的消毒掩埋工作。
   刚刚地震过后的北川,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吃住条件都十分艰苦,但是大家都强烈要求到一线去,到最需要防疫人员的地方去。
“烈日炎炎,我们的防疫队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手套,每消杀一个帐篷,就会满身大汗,一天下来要消几百个帐篷,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韩同武说。
除了体力上的考验,他们还受到来自水坝、余震等的威胁。北川县城上游的水坝因山体滑坡,形成围堰湖泊,水位一直在涨,让他们感到了决堤的威胁。而为了避免瘟疫,他们到北川后从不用当地的水,没洗过脸也没刷过牙。“更为担心的是余震发生时山上的岩石会滑落下来。”韩同武说:“所以每天夜里睡觉,我们都会派人在驻地外值班。”
   在去桂溪村五队消杀的时候,队员宋苏飞看见一个小女孩在那么热的天、那么恶劣的条件下还在帐篷里写着作业,那一刻小女孩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宋苏飞和武恩平,当时宋苏飞就捐给小女孩100元钱,并且和武恩平一起与小女孩结成帮扶对象。
   在金鼓村,队员们遇见了一个88岁的老太太,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帐篷里,一家三口人,一天就一碗方便面,看起来老人一定是没有吃饭,说起话来有气无力,这时杨建国队长想起她的包里有几颗水果糖,于是赶紧掏出糖果送到老人手里,老人用颤抖的手剥开一块糖放在嘴里,咧着无牙的嘴笑了。
   到灾民安置点进行消杀工作,天气炎热,队员们头上戴着钢盔,身上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手套,脚踩长筒胶靴,到每个帐蓬里去消毒,帐蓬里的温度高达40度,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衣服早已湿透,可以拧出水来,一天下来队员们非常疲惫,但是没有一个队员叫苦叫累。杨建国队长54岁了,又是一位女同志,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她始终冲锋在前,哪里最脏最累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帮助居民安置点挖厕所,挖垃圾坑,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
郑州疾控防疫队员的工作热情深深感动了当地百姓,队员们发现,每天早上,帐篷前总会多了一些做饭用的木柴,这是群众自发的谢意。
“河南人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在桂溪乡、陈家坝乡,400个多个条幅诉说着郑州疾控防疫队员与灾区群众的深情厚谊。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