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安 吟诗作词,不只是文人墨客的事,在河南首批医疗卫生救援队中,就有一批业余的“战地诗人”,在工作之余、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表达了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情怀。 行路难 从郑州到成都,再到雅安、泸定、担巴、经川、马尔康,最后到达理县、汶川,河南医疗队员历尽了千辛万苦,许多队员用诗歌描写了这一段艰难历程。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张钦昌写道:“崇山峻岭高万丈,抓把云彩做干粮,大渡河畔盘山转,无限风光在眼前。康定美景情未了,阿坝人民呼声高,救援队伍不畏险,心儿一直思汶川。” 医疗队员长途跋涉,很长一段路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路。队员薛万勇写下了《过雪山》一诗:“山顶高处见雪山,白云飘在山右边,山高坡陡已无路,抢修道路难又难。”一路上,路边的群众自发担食护驾,慰问医疗队。薛万勇又情不自禁地写道:“天色已晚气温降,不敢休息继续奔,沿途经过小村庄,儿童让路把礼敬,大叔大伯竖拇指,还要来把茶水献,挥手感谢忙赶路,心急连夜到金川。” 尽管路途艰险,但队员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南阳医专附属医院的李祎写下了《七律》,表达了队员们不怕艰险的决心:“旷世强震摧汶川,灾情存心急救援,千里路险何所惧,山高水远只等闲,山崩地裂真心寒,家园损毁民涂炭,千难万阻难改志,拯救民众脱苦渊。” 明心志 途中时有山体滑坡,滚石纷飞,对司机们来说,无疑是场严峻的考验,但他们凭着娴熟的技术、过硬的作风,一路平安地将队员们送达。 薛万勇写下了安全行车的诗:“白云绕山天地蓝,青青大山挂眼前,崎岖山路艰难多,安全行车记心间。”抵达理县、汶川后,灾区工作生活极其艰难,让队员们感触颇多,李袆的《七律·汶川救援》写道:“风吹沙土尘满天,时时余震惊心寒,物品匮乏席地卧,缺水无电苦夜眠。房毁人亡真凄惨,灾区人民受熬煎,而今立下雄心志,为国为民甘奉献!” 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队员们克服困难,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张钦昌在诗中表示:“余震不断在汶川,缺水无电夜难眠,风吹沙土尘满天,蚊虫叮咬起皮炎。为民医病报平安,为国分忧不畏难,再苦再累心里甜,甘愿爱心洒汶川。” 言深情 在灾区,队员们互帮互助,结下了深深的战友情。同时,后方领导、亲人、朋友的牵挂、问候,让队员们深受感动。 驻姜维城的几位队员要参加巡诊,因途中时有滑坡、滚石,队友们十分牵挂,连夜写下了《七律·送战友》的诗:“山乡道路多艰险,步步细心保平安。弟在他乡多祝福,日思夜盼早归安。莫道山高路又险,生活艰辛苦熬煎,你我兄弟共关照,患难与共定胜天!” 队员曾显赫的妻子韦蒙在老家经商,但特别支持丈夫在一线的工作,韦蒙特意写下一首诗,用短信发给丈夫,鼓励丈夫努力工作,建功立业:“夫君志愿赴汶川,山高路险不畏难,与川人民心连心,克服困难建家园。天塌地陷蜀道艰,巾帼铁马战霭万,愿君胸佩金勋章,武侯门前迎凯旋。” 后方的一个个问候的电话,一个个牵挂的短信,让队员们感动不已,张钦昌用诗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人生尘世历万险,知足常乐走泥丸,淡泊名利多善举,一片丹心在人间。亲人问候记心间,深深呵护难忘记,待到顺利还家时,举杯把酒心旷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