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62期第1版
 
2008年第62期第2版
 
2008年第62期第3版
 
2008年第62期第4版
 
 

坚守时间最长的队员河南省第六批抗震救灾副队长 张重刚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上接第一版)
 白天,董文安深入一线采访;中午,因天气炎热,只好搬个板凳,坐在帐篷外整理采访记录;晚上,因为没电,只能在手电筒的微弱光线下写稿。劳累一天的队员们都熟睡了,但他还要赶写稿件,常常忙碌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许多队员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
 每天,董文安都要发回四五篇稿件,4000多字,留下100多幅图片,最多一天发了8篇,6000多字。因为省内许多媒体没有派记者进入汶川,为了将河南医疗队员的感人事迹及时报道出去,他还应邀为《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大河网等媒体网站撰稿。许多读者给他发来短信说:这些生动感人的报道,是您冒着生命危险,用心血和汗水写成的。
克服困难 无私奉献
 在汶川的前几天,因为吃不上蔬菜、喝不上热水、洗不上澡,甚至连洗脸都困难,董文安上了火,嘴唇上起了泡,浑身皮肤瘙痒难忍,几天解不下大便,经常头痛头晕,但他仍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董文安的父亲76岁,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过伤,患有脑梗死、椎动脉供血不足等毛病,经常头痛、头晕,连走路都困难,仅在今年就住了两次院。他的父亲还患有青光眼疾病,左眼已失明,就在来四川的前几天,医生建议尽快手术,也许可以保住右眼。可因短时间他还回不了郑州,父亲的手术不得不一再延期。母亲73岁,身体也很虚弱,就在他来四川的前些时间,因患病住院了20多天。
 上有重病的老人,下有6岁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每天都得有人接送。董文安的爱人也在报社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尽管如此,还得承担起照顾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虽然家里有诸多困难,但通情达理的爱人一直发来短信鼓励他:“你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和儿子都支持你,为你骄傲!放心吧,家里有我,一定能照顾好老人,看护好孩子。”
 这就是董文安,仍坚持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一名共产党员、新闻记者。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灾区人民满怀深厚的感情,不怕困难,舍身忘死,勤奋工作,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