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62期第1版
 
2008年第62期第2版
 
2008年第62期第3版
 
2008年第62期第4版
 
 

铁肩担道义 华彩出篇章——本报积极做好河南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新闻报道纪实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赵炜
(上接第一版)
战地报道频传来
 首批河南省医疗卫生救援队于5月15日13时30分许到达震区资阳市。15日深夜,董文安记者即向报社值班编辑发回这一消息;深夜23时,又发回一篇消息《河南医疗救援队成立临时党组织》;此后,第三篇消息《“一定要让伤员死亡伤残减少到最低”》发回报社。董文安克服通讯不畅等困难,使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法,千方百计迅捷地把消息发回报社。
 5月17日傍晚,第三批医疗卫生防疫救援队冒雨出征四川灾区,报社派记者李伟强随同采访。经过26个小时的风雨兼程,18日晚9点多到达四川绵阳,李伟强于10点就发回第一篇消息。
 5月20日上午8点,第四批医疗卫生救援队驰援灾区,报社派记者吴延立随同采访。5月21日中午,他们历经艰难到达绵阳安县。同样,吴延立也及时发回第一篇消息。
 5月23日,河南省卫生厅组建赴川医疗队,去广元接运灾区伤员回郑州。本报即派记者吴玉玺随车采访,写出了报道《千里迎接“特殊旅客”》。
 要知道,他们的每一篇报道,都浸染着飞石、塌方、余震等危险,浸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董文安在发回来的短信说:“你们在家也很辛苦,我们都是在做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李伟强在《感动》一文中写道:“到四川灾区后,记者辗转从北川羌族自治县到安县,报社领导、朋友和同事多次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询问,让我感动而温暖。”吴延立不仅发消息,更是摄下了许多珍贵的“防疫救援队战地掠影”。在他回来休整之后,还想再去灾区采访。
 他们的工作、生活与安危深深地牵动着报社领导和同事们的心。韩长远社长多次打电话关心询问3位记者的情况,杨力勇副社长几乎天天与他们电话或短信联系;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南肇胜副社长也与他们短信联系。六一儿童节那天,办公室主任魏翔代表报社分别去他们家里慰问,把制作精美的贺卡送给了孩子们,把大家的心意传递给他们的家人。
 报社的鼓励与支持,给3位同志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与情感慰籍。他们在灾区前线牢记使命,不负报社领导重托,发扬新闻工作者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奉献精神,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认真采访写稿,很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截至6月5日,三位记者发稿见报的文字稿有100余篇,图片将近100幅。
舆论阵地后方守
 5月12日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河南省卫生厅在第一时间积极向卫生部请战,同时启动医疗救援措施,于当晚就组织了两支由省直卫生机构和郑州市卫生系统参加的第一梯队。5月14日派出首批医疗卫生救援队后,又陆续派出6批医疗卫生救援队前往灾区。他们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不怕牺牲,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后方,河南省卫生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踊跃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立足岗位,以实际行动支持抗震救灾工作。一时间,爱的潮流涌动在整个卫生系统。
 本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新闻工作者的大爱精神,始终围绕河南省卫生厅抗震救灾各项工作部署,积极配合,深入采访,力争以各种新闻手段如消息、通讯、言论、特写、图片等形式,使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报道出彩出色。
 提升报道高度,淬炼精神硬度。本报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上,刊发了《温总理看望河南医疗卫生救援队》、《回良玉副总理看望首批河南医疗卫生救援队》、《陈竺高度评价河南医疗卫生救援队》等前方记者发回的消息。在四川灾区伤员转运到郑州后,本报及时刊发了《徐光春察看接治灾区伤病员准备情况》、《郭庚茂亲切慰问四川灾区伤员》、《马建中察看洛阳接纳震区伤员准备情况》等后方记者的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还有一系列报道,如《首批河南医疗卫生救援队冒死挺进汶川》、《真的是一场硬仗》、《他们用双臂托扶生命》等令读者感动莫名,医疗卫生救援队的忘我牺牲精神在字里行间熠熠闪光。
  加大深度报道,彰显人性光辉。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一步步深入,新闻报道也随之向深度贴近。本报注重刊发一些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典型的事例与人物,挖掘其先进闪光的思想,体现了深度的人文关怀。《共产党员是他们光荣的名字》、《深夜,那一束温暖的亮光》、《禹里:“地里还有一些土豆可以维持”》、《做安县人,干分内事》、《一名医生的抗震救灾日记》等文章读罢,使人泪眼模糊,感同身受。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社领导积极鼓励编辑记者多写言论。本报先后刊发了《真情的目光投向灾区》、《响应使命的召唤》、《再一次,让我们心手相牵》、《责任·尊严·使命》、《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致敬,白衣天使》等析事明理、鼓舞人心的言论,颂扬了河南卫生系统优良的传统美德与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使报纸旗帜鲜明,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受到广泛好评。
 同时,报社还注重在当今的读图时代发挥照片的良好效果,在每期每版上都至少刊发2至4张照片。不仅如此,还先后拿出两个专版,分别刊发“河南省医疗卫生救援队掠影”;拿出一个整版刊发四川伤员转运到郑州9家医院的大幅照片,大大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增强了可读性,渲染了情感的力量。
 在报纸编辑出版过程中,报社全体职工发扬长期以来保持的优良传统,恪尽职守,不怕困难,团结合作。前方记者啥时发回稿件,编辑部同志随即编发,往往为了赶上当期报纸,编辑们和排版人员几乎天天加班加点到深夜,没有按时下过班。值班领导与主任们也坚守岗位,大家齐心协力,无怨无悔,只为着无愧于新闻工作者“铁肩担道义”的神圣职责,终于,大家辛勤的汗水与智慧,凝结成一篇篇华彩的篇章。
 许多读者或网友纷纷来电或来信,表达对报社近期组织的抗震救灾报道的由衷称赞。一位读者如是说:“贵报抗震救灾系列报道充分显示了专业报有能力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展示了卫生报的实力和在业界的深远影响力。”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