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62期第1版
 
2008年第62期第2版
 
2008年第62期第3版
 
2008年第62期第4版
 
 

拯救心灵家园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李伟强
    地震过后,恐惧、焦虑、梦呓充斥灾区各个角落,在那一瞬间,亲人永隔,家成废墟,财产为零,悲痛的重压突然袭来,让经历灾难的每一个人都背上了沉重的心灵包袱。
    在河南省赴川防疫救援队里有这样6名队员,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广博的爱心修复着在灾难中受伤的心灵。他们分别是来自郑州市八院的吴韬、王俊,郑州市九院的朱重林、龚日东,洛阳市五院的董琳琳、祁继鹏。
修心比重建家园更难
    “30名乡亲和亲人的尸体都埋在这个集贸市场里。我却不能尽快把他们的尸体挖掘出来,我每天都在梦里看到他们朝我走过来……”正在北川陈家坝龙湾村农贸市场挖掘遇难群众遗体的推土车司机、20岁的小高流着泪抓住董琳琳的手诉说着。
    “小高在救援时遇到的问题已经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范围,他急需心理辅导。”和小高交流之后的董琳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做噩梦、失眠、场景闪回都是正常的,大家不要怕。”董琳琳说,“这些都是因为他无法接受残酷的场面和严重的内疚情绪而产生的正常现象。这时,要把内心的情感宣泄出来,一定要想哭就哭,要他知道这是天灾,人并不是万能的。”
    北川中学幸存学生小路是幸运的,她在被埋68个小时后被救了出来。在和朱重林说起这段经历时,小路说,自己现在不敢看废墟、不敢住在房屋里,总觉得自己还被埋在废墟里,屋里所有的东西都在动,眼睛都是直直地不敢乱看,“心里直发麻”。
    朱重林说,灾害之后的心理干预已迫在眉睫,当前正处于地震后头一周或前期救人的“急性期”,目前最重要的是重建安全感,给予心理减压支持。
眼中透露出新的希望
    “我家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头猪还活着,我要上山把它救出来。”家住北川桂溪乡的老方一家5口人,只有他一人从倒塌的房里逃了出来。失去多位亲人的老方不哭,眼神空洞,神情木讷,偶尔带有笑意。
    “你能给我说说你的情况吗?”龚日东问道。
    “我很忙,没时间,谢谢!”龚日东感觉老方像接待客人有礼有节地拒绝他。龚日东从另外渠道得知老方的忙碌。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始终在寻找在地震中逃生的猪。龚日东由此确认老方在“用忙碌遮蔽起内心巨大的伤口”。
    “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即已失去自我修复能力,将时间与机会都拱手让给医生。如果医生干预不及时,他将一生无法走出心中的阴影。”
    采访中王俊和祁继鹏感叹道:“修复遭受重创的心灵比重建家园要难得多,重建灾区心理家园的战斗,还只是刚刚打响。”
    但希望在升腾。记者在陈家坝红岩村看到当地的孩子们双手举着自制的纸牌,上面写着:“谢谢,你们辛苦了!”“叔叔真棒!”等话语。有的群众看到防疫救援队走近,高高地竖起大拇指,用四川方言重复说着:“你们好!谢谢你!”还有的孩子用稚嫩的童声高唱《感恩的心》……而这些孩子们的身后是摇摇欲坠的家园。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