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王学斌 丁娟 牛牧青
6月2日,省派专家组和洛阳市专家组第一阶段巡诊排查工作结束,洛阳市接诊的95名灾区伤员每人都经过了详细的检查,治疗方案全部确定,65人身体明显好转。
牵挂你的人是我
“探望灾区伤员的群众都是带着满腔热情、滚烫的爱心来的,还有很多连姓名都不肯留下……”正在洛阳市中心医院爱心病区值班的保安王秋生说。
记者在这里的记录本上看到,两天来,已有20多名前来探望灾区伤员或转送爱心礼物的市民,但有10多条记录却是:“20箱牛奶,不愿留名字”,“豫CQ8256,1箱西红柿、2箱梨”,“孟津卫坡,母女俩隔玻璃门看3名孩子后,转送100多根火腿肠、小食品等”……王秋生说,每每看到这些人远去的背影,他总有想追上去的念头。
伤员中,最高兴的莫过于来自汶川县映秀镇的羌族姑娘李玉红了。地震时,她的课本被埋在了废墟里;入院后,洛阳三中每天派一名教师到洛阳市中心医院为她辅导功课。由于李玉红在学校时高二的功课已经学完,辅导老师和医生商量后,决定从高三的功课开始,每天15点至17点为她上课。陪护她的妹妹李玉斌也被安排到洛阳三中“珍珠班”继续上课。李玉红姐妹说,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为了更好地照顾伤员,洛阳市中心医院成立了医疗救护组,由40名特护日夜轮班,每名伤员都由特护人员实行“一对一”服务。
“为亲人服务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震灾发生后,同志们纷纷请求到一线工作;现在,机会来了”,河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张新尧说。经详细评估,他们已筛选出7名需要手术治疗的伤员,主要涉及骨科、显微外科、妇产科。目前,术前准备已基本就绪,争取一周内结束手术,确保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除了7名做手术的病人外,其他病人正接受感染伤口处理,并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理疗。
在爱心病区,除了医护人员,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忙碌着,他们是医院招募的160名志愿者,都是医院工作人员和医学院大五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经验。
来自彭州通济64岁的谢明德重度挫伤,转抵洛阳时神志差,双侧瞳孔不等大,病情恶化。该院组织专家反复会诊、处理,入院两天时间精神状态好转,恢复饮食,目前情况比较稳定。
“为亲人服务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爱心病区的医护人员说。两天来,很多病人很快适应了洛阳的环境,并且对洛阳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很满意、很感动。预计通过一周到两周的治疗之后,大部分病人可望出院。
记者了解到,6月2日,洛阳市涧西区的领导还专门来到这里的爱心病区,为住在该院的每名伤员送去500元钱,嘱咐医护人员帮他们买一些需要的物品。
既“正骨”又“疗心”
蒲兰花家在成都郊区武侯区,地震时从二楼跳下,双足跟落地,造成右脚粉碎性骨折。由于当时条件限制,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避免二次手术,洛阳正骨医院专家组经过论证,决定不开刀,采取复位疗法进行治疗。6月1日,整个复位过程仅用了15分钟。第二天拍片复查显示,复位效果非常好。
该院收治的40名震区伤员中,尚贤春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这个17岁的羌族姑娘是一名高三学生,这次大地震造成她的骨盆骨折,也摧毁了她参加今年高考的希望,她的情绪很不稳定,只愿意和少数几名医护人员交流。
当护理她的专职护士了解到她想和同到洛阳治疗的同学李玉红联系时,通过电话很快确认李玉红就在该市中心医院。由于李玉红正在接受治疗,陪护她的妹妹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请你一定好好配合医生治疗,过几天我一定去看你。”尚贤春终于扭过头来,露出笑容。
“天啊,这可是小丫头第一次这么开心地笑!”几名护士不由发出惊呼。
洛阳正骨医院院长杜天信介绍,医院抽调各科室的精兵强将组成专家组,全部集中在“爱心病房”,确保所有伤员健健康康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