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61期第1版
 
2008年第61期第2版
 
2008年第61期第3版
 
2008年第61期第4版
 
 

共产党员是他们光荣的名字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董文安
(上接第一版)
冲在最前面的人
    在医疗队员中,他们几乎都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有不少人还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这个特殊的场合,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他们成了名副其实冲在最前面的人。
    任书伟是信阳市中心医院的副院长、共产党员,当医院着手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为驻七盘沟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在七盘沟医疗队中,任书伟是最忙的队员之一。一到驻地,他就指挥队员们搭建帐篷,分配工作,安排生活。在那几天里,他就建起了会诊、值班、转诊等制度。每天,他还要向医疗队指挥部、信阳市卫生局等报送信息。每次组织队员巡诊,因为路途险情不断,他总是亲自带队,把危险留给自己。
    记者在驻姜维城医疗队采访时,许多队员对南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医疗队队长,共产党员任武赞不绝口。工作中他抢在前面,生活中他处处谦让。不管是哪位队员,工作或生活上有问题,只要他知道,总是主动帮助,尽其所能解决。
    一次,队员们见任武不知从哪找来个陶瓷盘子,觉得奇怪,问他做什么用,他说,准备用它腌点咸菜,改善一下大家生活。他还告诉记者,尽管条件艰苦,但队员们精神饱满,都做好了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白金广是南阳市骨科医院的副院长,也是驻理县临时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为默默感染着队员们,每天早上,他是最早起床的队员之一;每次上班,他是最早的到岗队员之一;晚上,劳累了一天,尽管身心疲惫,但他仍坚持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写工作报告、工作体会,常常熬到深夜。
一名党员一面旗
    当过装甲兵的黄应山,是信阳市中心医院后勤党支部书记,医院组建医疗队时,他主动请缨。他说,尽管他没有学过医,但当过兵,懂驾驶,有摩托化行军、宿营、后勤保障的经验,医疗队一定用得上。
    黄应山心爱的女儿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但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他却没有陪在女儿身边,毅然奔赴抗震救灾一线。
    在七盘沟驻地,尽管条件有限,但后勤保障工作却有声有色。队员们十分满意,他们说黄应山功不可没。他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又说,“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是一面旗帜,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信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共产党员张向东,两次要求参加医疗队,第二次获准后,跟随队员们长途跋涉,到达汶川七盘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5月30日晚9时许,有一位患者家属急匆匆赶到医疗队驻地,请求出诊。劳累了一天的张向东二话没说,带领着一名护士就出发了。患者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这次因受凉发病,咳嗽、呼吸困难,病情危重。经过检查,他立即给病人救治,经过一个多小时治疗,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患者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
    共产党员王朝阳,是随第一批队员进入理县、汶川的。第一批队员轮换时,他随队员返回,途中,他接到电话,因工作需要,组织希望他留下来。只在成都休整了两天,他又随第二批医疗队开进了汶川,至今已在理县、汶川坚持了20多天了。可很少有人知道,5月14日他从郑州出发时,家里的孩子还没满月,至今家人还等着他凯旋后,为孩子办满月酒,但已是迟到的满月酒了。
    ……  ……
    在河南医疗队中,几乎每一个党员都有这样或那样感人的故事,几乎每一位党员都成为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舍生忘死、不畏艰险、吃苦在前、无私奉献,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