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
5月20日,震后的四川哀伤连连。作为河南省医疗队的抗震救灾队员,疲惫已经麻木了我们的知觉,但我们的脑海里对自己发出一个指令——睡觉。只有强制着让自己处于“真空”状态,我们明天才能继续奋战在瓦砾堆中。可是,深重的灾难让天哭了,已是凌晨3点,漆黑的夜晚,狂风夹杂着暴雨,寒风习习,医疗队营地旁的杂谷脑河水在不断地上涨。不远处,大大小小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在时刻发生着,发出鬼魅般的嘶鸣。
这嘶鸣声绞碎了我们睡觉的意志,面对如此的灾难,听着凄惨的雨声呜咽,我和几名队员穿着棉袄,披上雨衣,在营地周围巡逻。
此刻,营地显出几分难得的静谧。假如没有这天崩地裂的灾难,我们或许是最幸运的人,因为这原本美丽的风景是我们曾经美好的向往,可是现在,只能在这凄厉的寒风冷雨带来的一丝静谧中,我们才能回想起这块土地曾有的美丽。
我想着,走着……忽然,一道亮光在我眼前闪动了一下,接着又闪动了一下,温暖的亮光就像一柄利剑划破了黑夜的狰狞,我的心头竟有一丝温暖的感觉。可是,这深夜里,谁还会冒雨出来?难道是……我警觉起来,队员的安危决不能轻视。我用足力气对着远处的亮光大喊:“谁?”“我!”对方是河南口音。
也许是我们的一个队员,难道有什么情况?我和巡夜的队员沿着泥泞的山路快速向亮光处跑去。
走近时,我们惊讶了——亮光竟然是从我们的总队长夏祖昌副厅长的手电筒中发出来的。
“我查看一下队员们宿营的帐篷……”夏副厅长温和地说。这么大的雨,他只披了一件雨衣,风雨中,蹒跚的脚步让鞋子沾满了泥浆。
此刻,大家都流下了热泪,回想到达灾区以来,他和我们同吃同住,并时刻嘱咐我们准备好物资和食品,不要为当地政府和医院增添一丝麻烦;要用精湛的技术、踏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医疗队的作用,展示河南人的良好形象;要尽最大的努力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把伤残程度减少到最低……
夏副厅长小声对我们说:“接到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命令,未来两三天可能有6~7级的余震。咱们河南医疗队立即转移后重新搭起了20多顶帐篷,虽然有男队员组成巡逻队夜夜值班,可我还是不放心呀!咱们一起巡逻吧,确保大家的安全……”
“您回去休息吧,有我们在,绝对不会出问题!”我们信誓旦旦地向风雨中的他保证着,就像从河南出发前的宣誓一样庄重。可夏副厅长没有丝毫去意,他说:“你们看,这雨越下越大,下午刚搭起的帐篷很容易进水,大家都很疲惫,我来看看,才能放心呀!”霎时,我们的泪水决堤了。
深夜,那一束温暖的亮光,让我温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