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伟强 通讯员 宋连英 于莉 苗青 姜黄
自5月14日上午开赴四川地震前线以来,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救灾医疗队在废墟之上诠释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用专心专业温暖着受伤的心。
由郑州市五院院长助理、急诊科主任张思森带领的11名成员,5月14日上午带着药品、器械,带着灾区人民的期盼,第一时间赶往灾区。
5月19日上午9时许,按照河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队的安排,河南医疗队被分成若干小分队,3人一组,由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组成。郑州市五院医生王博和骨科医院的两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小分队赶往理县古尔沟镇进行巡诊。
由于地震,通往理县的路面受损严重,加之时常发生的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交通线路全线中断。汽车无法进入,救援队员只能背着沉重的设备徒步行进。经过一天一夜的跋涉,救援队员走遍古尔沟镇20多个村庄,巡诊了2000多名村民救治了60多个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及外伤的病人,并向村民们普及消毒、灾后健康教育知识。饿了,就啃几口干粮;累了,他们也舍不得休息,擦干汗珠再奔向下一个村庄;天黑了,就打着手电继续工作。
市五院骨科符孔龙主任医师对5月21日早上的画面记忆犹新,当天,河南省医疗救护第六队队长张思森接到救援指令:一位左下肢急性坏死的病人马上由第三军医大转移过来,请给予配合。据了解,该病人今年60多岁,在大地震时被砸伤了左脚底部,未及时处理,患者于16日出现感染情况,已经发展成气性坏疽,病情十分危急。市五院和骨科医院的专家组立刻对他进行会诊,决定实施截肢手术。这台手术也是河南医疗队进入重灾区后实施的第一台大手术。
队员们说,经历了与死亡相对的那些日子后,他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那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