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60期第1版
 
2008年第60期第2版
 
2008年第60期第3版
 
2008年第60期第4版
 
 

我们和你在一起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李伟强
 5月28日上午8时,忽然而至的一场急雨淋向连日来备受烈日炙烤的蜀中大地,在安县新城区驻扎的河南省赴川卫生防疫救援总队营地,队员们纷纷跑出帐篷,“贪婪”地分享着这难得的片刻凉爽。
 “准备出发!”随着河南省赴川卫生防疫救援总队第八支队队长、信阳市卫生监督执法局局长黄德一声令下,队员们迅速带上检验器材、消毒药品及宣传材料钻进车里,开始了一天忙碌而紧张的工作。
 “我们今天要到秀水镇的锦龙社区和石马、红光两个村,对昨天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一下督导。”在路上,黄德告诉记者,秀水镇是安县最大的一个乡镇,有109人在地震中失去生命,273人重伤,30%的房屋倒塌,90%的房屋严重损坏。由于安置点多搭建在废墟之上,加上不少群众的卫生防疫意识薄弱,黄德说:“这为防疫工作埋下了不少隐患,也极大增加了队员们的工作量。”
 记者在锦龙社区滨河安置点看到,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昔日环绕的青山,如今已被撕开数道伤疤;从前清澈的滨河,已布满巨石残瓦……
 见到防疫队员要对安置点的饮用水消毒检测,群众纷纷从帐篷中走出来,围着队员问长问短。黄德则借机给群众上起了健康课,传授卫生防病知识。“现在防疫监督工作的重心就是水源检测、环境消杀和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正在检测水源的高强告诉记者,为有效高速做好防疫监督工作,大家采取小组作战方式,并动员当地群众参与,顺利完成该镇各安置点及村庄散户的消杀工作。
 此时已是下午13时14分。黄德一脸歉意地对记者说:“秀水镇石马和红光村山高路险,我们得抓紧时间赶路,不然任务就完不成了,午饭只能和晚饭一齐吃了。”在石马村,卫生防疫监督队员将事先准备好的饮用水消毒片和一些健康宣传资料交给该村村长后,继续向红光村赶去。在车上,卫生防疫监督队员高强告诉记者,昨天刚对石马村饮用水和外环境进行了检查,今天给村里送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汽车从石马村出发,向前行驶了不到10分钟,道路忽然变得狭窄起来,因地震滚落的碎石随处可见。为了能顺利到达红光村,队伍决定做一下临时调整,部分人员就地待命,由黄德、高强、兰宏旺、张昊、赵玉明、徐晨、董海和记者进入红光村。
 在去红光村之前记者就听到这样一则顺口溜:“红光地处在边沿,村道远来路又烂。天晴行路一身灰,下雨泥浆粘满身。车子跑起直起跳,人坐里面往外抛。”此话虽有调侃之嫌,但也道出了进入红光村的行路之难。
 但再难的路也挡不住队员前进的步伐,一进入红光村,队员们便挨家挨户对村民进行饮用水检测和疾病防疫宣传。“我们村是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定点村,全村有13个村民组1700多口人,采用集中供水,如果饮用水这一关把不好,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自从防疫监督队来了后,我们就踏实多了。”说话间,红光村的会计老陈脸上掠过一丝喜悦。
 对受灾群众饮用水源进行消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由于条件所限,队员们所采用的消毒方法也很特别。只见队员取出一个纯净水瓶,在瓶身上戳出一个个小洞,装入消毒药片,再用绳子系好放入水池中。
 汗水湿透了衣衫,擦把汗,队员斗志不减!我们的卫生防疫监督队员正是凭着不屈的斗志和忘我的精神,为灾区群众筑就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