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河大一附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员载誉归来。在四川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在劳累的工作之余,医疗队的骨科主任医师郭庆功写下了12天的抗震救灾日记,现摘录部分日记内容进行刊登。
2008年5月15日23点30分 资阳救治伤员
资阳二院也就是简阳市人民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三级医院,那里有重伤员200多名,伤员来自北川、绵竹等地,急需骨科医生及护理人员。该院为伤员成立了4个帐篷病区,我任三病区主任,进入病区我们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患者多、伤情重,首次查房用了3个小时。
晚上,我们几个主任和该院院长就病人的治疗方案进行商讨,我决定明日安排3台手术。回到驻地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就在这时,我接到女儿的一条短信,让我感动得流泪。“爸爸,你在那儿危险吗?今天我们学校给灾区捐款,别的同学捐几元钱,我捐了20元,同学问我你怎么捐这么多?我对他们说,我爸爸连人都捐出去了……爸爸加油干,女儿以老爸为荣!”
2008年5月17日9点 滞留马尔康
从资阳到马尔康行程约1000公里,沿大渡河边的盘山路行驶,因最危险的地段是在夜间行走,用了约24小时才到马尔康。队员们饿了吃点方便面,累了在车上坐着睡一会儿,大家都想快点进入重灾区。
路上受到当地群众的夹道欢迎,因加油等原因,只要车队一停下来,就有当地老百姓送水、鸡蛋等,不停地向我们问候:“你们辛苦啦!”由于西线是进入汶川的唯一一条陆上通道,向灾区运送物资的车辆很多,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同胞情谊,从中倍受鼓舞。
到了阿坝州首府马尔康,我们准备连夜向灾区开进,可是前方传来消息,进入县里的路又被山体滑坡堵上了,我们不得不在马尔康休整待命。
在马尔康滞留了数百辆救灾车辆,马尔康是个美丽的小城,这里蓝天白云。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连住宿都成了问题,晚上我们被安排到一个小旅馆内,5个人挤在3张床上睡觉,但这比在汽车上睡强多了,大家都感到很满足。
2008年5月23日 盼望战友平安归
昨夜下了半夜的雨,很大,帐篷都进水了。这里环境大致是这样,24小时余震不断,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再就是昼夜温差大,早晚要穿棉衣,中午穿衬衣,4点刮风,晚上下雨,白天太阳光毒射。地面很潮湿,队员的面部都褪了一层皮,得湿疹的很多。
今天中午12点,夏祖昌副厅长发出指令,所有下乡巡诊的医疗队员及车辆立即返回营地。其他两辆车及队员已于下午2点准时平安返回,唯有我们队派出的刘志刚大夫等5人迟迟不回,指挥部与他们的车辆及人员失去了联系,通过其他方式联系到他们所在的乡镇,说12点40分就返程了。5个小时过去了,仍没有音讯,大家再也坐不住了……
指挥部终于给我们回信儿了,说距我们营地约8公里处,出现了大面积山体滑坡,长约50米。这下我们更坐不住了,夏祖昌副厅长和我们队员一遇到从滑坡方向来的车辆就上去询问,但这些都是过不去拐回来的车辆。我们在为刘志刚他们担心。我们在计算,按照山体滑坡的时间及他们出发的时间和所行驶的距离,他们的车辆应当正好走到滑坡地段,我们不敢再想了,看到一辆辆被调到出事地点的挖掘机,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已是下午六点多了,大家谁也没有心思吃饭。几次队员让夏祖昌副厅长吃饭都被谢绝了,他说队员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再吃饭,他一直向刘志刚他们应该返回的路上翘首远望……大家眼含热泪一遍遍地祈盼:他们平安返回!
7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有了他们的消息,一个山体正好在他们的车前不足10米处坍塌,一下子塌在路上及江里,幸运的是他们人车无损伤。
平安回来的刘志刚大夫看到我们在焦急地等待,一下子就和我来了一个拥抱,眼含热泪说:“今天真是惊险,兄弟我差一点牺牲变成路基了,太可怕了,真是命悬一线。”其他队员也惊魂未定地说着今天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