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母婴的平安——记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王远菊 |
|
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张夏湘 在焦煤集团中央医院众多的医护人员中,有这样一位白衣天使,她每天不仅用自己娴熟精湛的医术治疗守护着那些被病痛折磨着的生命,而且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爱心与患者进行着心的交流。特别是为了呵护每一个女性的健康,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柔情托起无数个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她是给许多笼罩着阴影的家庭带来希望和光明的天使,她是许多小生命第一声啼哭的见证人。她就是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妇产科硕士毕业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科主任王远菊。 百分之百的努力换取一百个放心 12年前,王远菊考上了湖南医科大学,当时19岁的她刻苦学习着每一门功课,年年荣获一等奖学金。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云南省人民医院。然而,学业有成的王远菊却出乎师生们的意料,主动放弃了在省级大医院工作的机会,自愿来到中原内陆小城——焦作市,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妇产科当了一名医生,开始了自己的从医生涯。在从医10余年的磨砺之中,王远菊给自己确定了一个人生信条——病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尽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 一次,一位患者在进行造影检查后,当时没有发现问题,打算赶回家里。然而,出于职业敏感的王远菊却感觉到患者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再检查一次,于是,她叮嘱患者多观察一会儿。果然不出预料,患者在上厕所的时候,由于过敏性休克突然晕倒在地,王远菊立即冲进去把患者背了出来,这时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来不及多想,王远菊凭借自己过硬的医术当即对患者进行了抢救。当患者的家属请来许多专家进行会诊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些专家们提出的抢救措施和用药方案和她采用的抢救方案却不谋而合。患者转危为安,王远菊和专家松了一口气,患者的家属激动地拉着王远菊的手喜极而泣地说:“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及时采取措施抢救,后果真不堪设想。来这里看病,我们一百个放心!” 2002年的一天,王远菊正在值夜班,当她查看完几个危重病人以后,正准备休息,突然一大群人抬着一个病人急匆匆地冲进妇产科,大声喊叫着医生。她急忙迎了上去,一问情况,原来病人是一个县城里的产妇,在当地医院分娩后大出血,当地医院进行抢救却未见好转,准备放弃,家属抱着一线希望前来求治。忙了一天的王远菊调整好心态,迅即开始对病人进行检查。患者由于出血较多,已经失血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她果断地对病人进行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止血药物。一分钟、两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几个小时过去了,但病人的情况还是未见好转。看着王远菊及其他医护人员忙碌而疲惫的身影,有了放弃念头的患者家属对王远菊说:“算了吧,你们也尽力了。看来这刚出生的孩子是受罪的命。”王远菊说:“孩子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们就要尽最后一份心。”随后,王远菊冒着风险果断决定实施手术探查。当她打开病人的腹腔后,发现患者的子宫后壁在分娩时由于压力过大,裂开了一个10厘米长的大口子,鲜血不断地流出。经过及时对破裂的部位进行修补和止血措施,她们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过来。患者的丈夫流着泪跪在王远菊面前:“太谢谢你了,俺那刚出生的孩子如果没了娘,以后俺该怎么过呀!你不仅救了俺媳妇的命,还救了俺全家……” 正是靠着这份神圣的责任心,王远菊不知挽救了多少个危在旦夕的生命,缝合了多少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医者仁心 书写人间大爱 王远菊是位妇产科的良医,她在给病人看病时,从不分贫富、权势,总是一视同仁。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她总是亲自动手为病人擦洗消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常常自己掏钱为病人购买饭菜或营养品,适逢过年过节便从家里给病人带些饭菜,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对那些特困患者,王远菊更是倾其所能。两年前,一位患者由于小便失禁,每天的裤子都是湿漉漉的,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为此受了不少的歧视和白眼。患者是一个下岗工人,虽然也想进行治疗,打听了几家医院,都因为付不起高额的治疗费用而被拒之门外,最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慕名找到王远菊。“对于这种病人的治疗,往往出力不落好。”大部分人这样说。可王远菊一心想的是患者的痛苦,想的是自己的职责。于是,她精心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且向医院领导请示,减免了她的部分治疗费用。当这位患者切口拆线后出院时,特地用自己的双手精心编织了一副毛线手套,送给了王远菊,感激地说:“这副手套是我花了几天时间一针一线织成的,我虽然穷,但它是我对你真心的感谢,请你一定要收下,好好保护好你的双手,还有很多的病人需要你的手去医治。”王远菊把这副手套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她深有感触地说:“每当我看到它,就想起了我的职责,想起了我的责任。”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患者慕名找到了她。这位患者结婚以后一直想尽快要个小宝宝,可是由于不明原因,前后5次怀孕都流了产。找了多家医院,请了多名专家会诊,都没有查明原因。夫妻俩十分焦虑,尤其是妻子,在身体遭受流产折磨的同时,精神也受着很大的负担。面对这对夫妻恳切和焦虑的目光,王远菊一边热情地安慰小两口,一边决定迎难而上,为患者进行治疗。然而,这时却有许多人投来怀疑的目光:那么多专家和资历深的医生都没有看好,你一个年轻的大夫能行吗?但王远菊没有气馁,她凭着自己扎实的医学基本功,通过对患者认真细致的检查,判断出患者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的反复流产,这是一种临床上很少见的疾病,许多医生都没有听说过。找到病因后,她对患者进行了精心的对症治疗。不久患者就怀了孕,又在她的帮助下,安全度过了危险期,10个月后,孩子顺利降生了,患者一家高兴万分,给孩子办满月酒时,专门给她送了一个大红请贴。 破碎的家庭因她而重新弥合,生命的希望因她而延续,把爱心融进工作中,把责任系于自身,王远菊用她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患者无私关爱的炽热情怀,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一个硕大的“爱”字。 刻苦学习 勇攀科研高峰 王远菊做事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做事情,无论大小,既然要做,就要兢兢业业、勇往直前地做好。凡是她负责的病人,不论值班与否,她晚上都要到病房看看,了解病情变化。针对病人的内外科合并症,她努力查阅书籍,虚心请教老师,及时准确地进行治疗;工作中遇到少见或疑难病例,她都想方设法查资料,不断总结经验,补充自身不足;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几次抢救病人,几天不回家,自己的孩子发烧也没有顾上。学无止境,为了让自己不断熟悉新的业务,她闲暇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研究当中,在医学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2000年,28岁的王远菊考取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妇产科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紧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始终伴随着她,为了认真完成学业,她每天挑灯夜战,闻鸡起舞。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王远菊怀孕了,怀孕后反应大,一天呕吐十几次,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日见憔悴。但是,生性坚强的她咬着牙白天坚持上课,晚上仍工作到半夜,即使身体越来越显得臃肿,行动越来越不便,但她学习的劲头却始终没减丝毫。硬是凭着顽强拼搏,刻苦学习,在假前的考试中,始终传伴随着她每门功课都达到了优秀。为了不影响学习,产后仅一个月,王远菊便毅然给孩子断了奶,将孩子托付给婆婆照看,自己拖着虚弱的身体参加了实习。她经常工作到深夜,从接诊病人、处理病人到病例的书写,都让导师感到十分满意。 一次,她正在做课题期间,婆婆的心脏病复发了,孩子也高烧不退,被医院返聘的公公工作又忙,爱人远在他乡攻读研究生。为使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王远菊征得学校同意,将一部分项目带回单位。整整一个月,她一边忙家务,一边忙工作,回到学校后,又开展了下一个课题的研究,结果不仅没有耽误学业,反而提前两个月完成了论文。她在翻阅了120多篇英文文献后写成的论文《细菌性阴道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关系》,发表在《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上,获得了学校教研室的好评。与此同时,她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论文还被收入优秀硕士论文库。 研究生毕业后,她本来有很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多家省级医院都到学校招聘,然而王远菊都放弃了,她毅然回到了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人们很是不理解,王远菊却说:“人是有感情的,尽管焦作不是我的家乡,但这里有亲人、老师和朋友,我愿意在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干上一辈子。”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不辜负院领导的期望,王远菊走访了市里各大医院,进行市场调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本科室的改革方案。 为给大家创造一个继续教育的平台,王远菊利用业余时间,将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制作成多媒体幻灯,在院内举办讲座,如胎儿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新进展等专题讲座,不仅让本科工作人员理论业务提高,而且让其他临床课室对妇产科工作有所了解。 学无止境 只为患者康复 人类能够建筑气势磅礴的大厦,却无法建造孕育生命的宫殿。然而这个承担着重大历史使命的特有器官,却是最娇嫩敏感的,时不时就要发生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宫颈糜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病变。这些妇科病不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也威胁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异常子宫出血是困扰妇女的常见病,传统的医治方法是用药物治疗和施行诊断性刮宫,对久治无效的则进行子宫切除。据统计,约有20%的妇女患有异常子宫出血,每年有近百万个子宫被切除。子宫切除治疗此病虽然较为彻底,但术后常常伴有卵巢早衰、更年期提前、心理障碍等远期合并症。 王远菊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她在上学期间的一次实习,当时那家医院抬进来一个年轻的妇女,面无血色地躺在门板上,处于昏迷状态。带教的老师、妇产科主任迅速为病人检查,发现病人由于子宫连续出血,血色素已降至15克/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建议患者立即切除子宫。病人的丈夫蹲在一边,闷头抽了一阵烟后,冒出这么一句:“不能切子宫,切了子宫还算女人吗?”“这样出血下去会死人的。没子宫怕什么,命要紧还是子宫要紧?”最后这名男子流着泪在手术单上签了字。女子的命虽然保住了,但这件事对王远菊触动却很大。为了找到治疗这种病的最佳方案,王远菊毕业来到中央医院工作后,一刻也没停止过寻求治疗该病的信息和技术。当得知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佳后,她一头扎进了图书馆,翻阅大量资料,同时上网咨询、查证。 为了尽快开展妇科各种腔镜手术,她积极参加河南省腔镜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到医院指导腔镜手术。为让患者能充分认识并认可腔镜手术,她多方收集、整理、策划宣传资料,自行设计具有特色的宣传版画,多渠道多方面宣传妇产科及腔镜手术,提高科室的整体形象,并显示了科室的技术实力。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妇产科与河南医科大学二附院妇产科合作,在焦作市率先倡导并开展宫颈液晶薄层细胞学(TCT)防癌检查,早期发现宫颈癌,为医院及科室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远菊努力学习新技术和理论,为她的临床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短短3年的时间她在国家级理论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并且在省市和集团公司获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2006年1月,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科室的管理,刚毕业不久的她又把年仅4岁的孩子托付给家人,远赴北京进修学习。她说:“我将不遗余力,为我所热爱的医学事业、为广大女性的健康、为焦煤集团中央医院、为焦煤集团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从医10余年,王远菊的故事还有很多。但王远菊却很淡泊过去的成绩,她说她做的都是些平平凡凡的小事,是应该的。关键是今后要加倍努力,在医学领域有新的建树,只有掌握了较尖端的医学知识,才能发挥更大的热情,帮助患者解除痛苦,能看到患者痛苦地走进医院,却满脸笑容健康地走出医院,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记者感言: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医护人员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有轻松的假期,享受温馨的天伦之乐;神圣的责任,注定了白衣天使必须时刻绷紧心中那根弦,不容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她们的岗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她们的奉献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然而,正是有了她们默默无闻的敬业之举,百姓的健康才得以被守护;正是有了她们无私奉献的炽热情怀,人们才得以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去享受美好的生活。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她们,感谢她们给了我们健康、给了我们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