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58期第1版
 
2008年第58期第2版
 
2008年第58期第3版
 
2008年第58期第4版
 
 

“真的是一场硬仗”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李伟强
 到昨天为止,河南省赴川防疫救援队已到达灾区开展救灾防疫工作整整10天。
 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进山寨、巡村组、搜死角,哪里有危险,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有防疫队员的身影。
 气温升高,雨水不断,生活垃圾和部分遇难者遗体挖掘缓慢,一些人畜排泄物无法清理等,极大地增加了防疫队员的工作量和危险性。
“真的是一场硬仗”
 “大地震发生后,房屋大量倒塌,村民们都很少洗澡,卫生状况差,而且地震后,大量的昆虫逃出,这都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与防疫战役看起来的繁琐相对应,背后却是严峻的惊险埋伏,防疫工作真的是一场硬仗。”河南省赴川防疫救援队总领队周玉东在和记者的交谈中一直是眉头紧锁。
 “基础、琐碎、持久、危险系数高,这就是防疫战。”队员韩同武说,灾后的防疫工作,这是紧接在火速抢救之后的第二场战争——它对我们的毅力和耐性的考验,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和救人的惊心动魄不同,防疫是基础工作,琐碎需要耐心,且进展缓慢。”周玉东说,“也许只有一年之后我们看不到疫情,才能算成功。”面对困难不退缩,顶着危险往前冲。每天,防疫队员都要背着10多公斤重的喷雾器,徒步几十公里,进入核心地带进行消毒防疫。25日下午,在陈家坝一集贸市场,3具遇难者遗体在废墟中被挖出,防疫队员韩同武、梁士杰、袁中良、王广州、吴韬不顾余震危险,背着10多公斤重的喷雾器进行消毒。消毒结束了,他们的防护服也全湿透了,累得靠在废墟旁边久久没有站起来。
 防疫救援队所负责消杀的桂溪乡和陈家坝乡,地处深山峡谷,这里交通阻塞,道路两侧山势险峻,进山路上险象环生,被地震击裂的山体危机四伏。在经过绵延几公里的落石带时,不时有巨石从两侧山顶滚落下来,队员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卫生是一块心病”
 高密度的人员聚集、简陋的临时居住环境、大量的人畜伤亡、时常的滂沱大雨,以及聚集在帐篷之中的灾区群众吃喝、病毒传染、日常排泄等问题,对多年从事防疫工作的韩同武来说,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垃圾存放点是防疫队员每到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一定要去的地方。“一定要做消杀处理,必要时焚烧!地震时,大家的房子都塌了,要逃命,谁还管得上垃圾堆。天气逐渐变热,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醒当地群众注意垃圾孳生出的病菌。”周玉东告诉记者。
 开展健康教育也是防疫工作之一,就这个看起来简单的工作也不容易完成,“这是很考验智慧的。”
 在这样一个空旷的田间安置点,村民都习惯随便找个偏僻地儿方便,这是很大的隐患。没条件建厕所,为了方便村民们,防疫队想了个办法:只要在地上挖个坑,四周围个简易的布围子,挖深点,大家都集中在这里解决,隔一断时间进行一次消毒处理,然后深埋,再挖另一个。“这样简便又符合防疫消毒。”周玉东说。
 大灾过后,残垣断壁,瓦砾废墟,防疫队员每天在这样满目疮痍的景象中穿行。巡村组,找散户,作为防疫救援队的仅有两名女队员杨建国和耿红,她们都来自郑州市疾控中心,消杀喷药是体力活,她们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着,具体、繁琐、细致地重复着防疫消毒工作。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