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57期第1版
 
2008年第57期第2版
 
2008年第57期第3版
 
2008年第57期第4版
 
 

少休息一分钟就多一分安全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李伟强
 高达千米的山涧,连续不断的余震,崎岖不平的盘山路,不时从山上滑落的巨石,这一切无法阻止防疫队员坚定的脚步。
执着
 “我们少休息一分钟,受灾群众就会多一分钟的安全。”这已成为所有防疫队员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他们脑海里闪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救援”。
 21日,防疫救援队根据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决定成立突击队,对陈家坝乡进行救援。据该乡卫生院陈医生介绍:陈家坝乡是北川县第四大重镇,距北川县城20公里,因地震而在北川县城形成的堰塞湖距该乡27公里。地震导致该乡18个村庄95%的房屋成为废墟,12800余名群众受灾。受灾群众的安置点密度大、人口多,消杀工作十分繁重。
 特别是突击队员所承担的陈家坝乡政府所在地龙湾村的任务最为严峻,据介绍在该村的一个农贸市场,30个人的生命不幸殒落。
 而由于地震,造成了通往该村唯一一座大桥的断裂塌陷,使救援工作一直未能有效展开。
 5月下旬的北川气温迅速蹿升,“如果不立即对陈家坝进行全面消杀,对遇难者遗体挖掘掩埋并消毒处理,受灾群众健康将面临巨大隐患。”郑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防疫救援队一支队长韩同武不无担心地说。
 “现在陈家坝的防疫工作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我们少休息一分钟,群众就会多一分钟的安全。”防疫队总领队周玉东的话说出了全体队员心声。
 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大水靴、长筒乳胶手套,一场突击防疫保卫战就此展开了。
坚强
 嗓子哑了,眼睛肿了,脚磨破了,但困难和艰辛没有让队员们产生一丝退却的念头,随队采访的几天里,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在汗水和险境中队员们那份令人感动的坚强。
 不深入一线重灾区,你就不能真正感受到地震带来的灾难。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体会不出队员的坚辛。废墟,落石,残瓦,整个龙湾村每处建筑都是摇摇欲坠,空气中充满浓重的消毒水和动物尸体腐败的气味。
 在这样的环境里,队员背着十几公斤的喷雾器,往往是没工作多长时间已是汗流浃背,一天的工作下来每个队员都能从长靴里倒出水来。
 “要防止灾后的大疫,灾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防疫,这时侯最需要的就是我们,我们河南防疫救援队这时侯没有一个人会退缩。”队员袁中良、王广州、王志刚、韩曲波、梁士杰给了记者一个共同的答案。
仁爱
 这是一场没有前后之分的“战场”,既有争分夺秒的救援现场,也有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防疫阵地。
 自入川以来,防疫救援队员在余震、溃坝、感染的威胁下,在无水、无电、无法洗澡更衣、吃不好睡得少、个人防护用品奇缺等艰苦环境中,克服了诸多身体的不适和精神上的压力,连续奋战在一线。遇到的乡亲们都说:“谢谢你们,远道来的河南人!”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