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57期第1版
 
2008年第57期第2版
 
2008年第57期第3版
 
2008年第57期第4版
 
 

千里迎接“特殊旅客”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吴玉玺
    5月25日上午11时03分,运送伤员的救16次“特殊旅客列车”缓缓进站,272名地震灾区伤员被接到郑州。
    “272名伤员全部来自广元市各医院,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43天。其中较重伤员30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赴川专家组组长张庆宪教授说,因为准备充分,途中多数伤员病情稳定,只有两人病情加重,但经过救治,到郑州时两人的病情已趋于稳定。
    从四川灾区接回的伤员,至中午12时40分许,已被妥善安置到郑州市区的9所医院。目前所有伤员病情稳定。
到达广元,万事俱备随时待命
    5月24日中午12时08分,河南医疗队所乘列车到达四川省广元火车站。车停稳后,全体队员带上药品、医疗器械及行李迅速下车。在此等候盼望的四川省卫生厅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和广元市卫生应急副指挥长上前迎接。
    河南医疗队来不及进候车室休息,就开始与四川方面协商交接转运伤员事宜。随后,又与铁路部门进行了沟通,确定了车辆情况。
    各方达成共识:运送伤员专列救16次列车13时50分进站。需要转运的伤员14时开始进站。
    紧接着,医疗队召开全体会议,详细安排了具体工作。韩长远队长要求大家高度负责,不怕苦、不怕累,确保转运途中伤员的生命安全。王秀萍副队长把队员分为15个小组,分别负责一节车厢的伤员。专家组组长张庆宪又把筛选伤员的标准和要求重新强调和补充了一下。
    13时50分,运送伤员的救16次“特殊旅客列车”进站,所有医护人员迅速把药品、医疗器械及行李运到车上,并把药品和医疗器械备好,放在方便随时取用的位置。
    随后,护理人员留在车上,医生们和专家组成员下车候在车门前,只等伤员的到来。
万众一心,护送伤员安全登车
    5月24日中午13时59分,第一批运送伤员的急救车提前到达了火车站。四川方面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把伤员抬下救护车,河南医疗队的医生、专家们迅速开始对伤员们进行筛查。
    根据患者身上带的说明其身份和病情的资料及送行医护人员的介绍,医生们对伤员进行初步筛选。确定病情适合列车长途转运,路上不会有大的生命危险的伤员,遂被迅速送上列车。病情特别严重,不适合转运的,都被系上了一条红丝带,等待专家组进行进一步核查筛选。经过核查,确实不适合转运的,又被救护车送回原来的医院。
    时间紧迫,人员众多,医护人员紧张地忙碌着。特别是专家组的专家们,奔波于各节车厢之间。不多时,他们个个汗流浃背。
    被送上列车的伤员,和他们的家属一样,焦急而痛苦的脸上开始充满了希望。
    这些伤员都是四川方面的医护人员近两天筛选过的,是在他们的伤员当中病情比较轻的。四川方面的医护人员说:“我们多么希望这些伤员能被你们接到河南接受更好的治疗,希望他们早日康复。谢谢你们为我们分忧解难!”
    一名才43天大的婴儿,成为了这些不幸的伤员当中的幸运者。她在地震中受了伤导致颅内出血,又伴有腹泻,经过专家们的核查,她最终被送上了列车。
    大约3个小时左右,这些特殊的旅客被全部送上专列。他们中包括272名伤员和233名家属。伤员当中,年龄最小的才43天,最大的已经85岁。而他们当中需要专家组不断巡视、重点照顾的就有28人。   (下转第二版)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