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56期第1版
 
2008年第56期第2版
 
2008年第56期第3版
 
2008年第56期第4版
 
 

医疗队员的“新”生活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董文安
 入川7天了,记者亲身体验了河南医疗队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尽管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却也苦中有乐。
“这顿饭太奢侈”
 4天时间内辗转了近3000公里,大部分时间在车上度过,自然不能生火做饭,方便面就成了队员们的主食。一次,王医生实在不想啃方便面了,就用矿泉水泡面,没想到,这一发明竟被不少人效仿,许多人吃起来有滋有味。
 突进汶川的队员两天都没吃上一口热饭了,直到第三天下午,救治工作全面展开后,后勤保障人员才腾出手,买来了锅碗瓢盆。
 第一次生火作饭,灶台是几块石头,柴火是枯树枝。虽然灾区食品短缺,限量供应,但后勤保障人员仍弄来了两斤牛肉、两棵白菜和几斤挂面。这天中午,大家终于吃上了牛肉捞面,无论蹲着的,还是坐在石头上的,一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
 小侯出诊回来晚点,当他敲着饭盒来到“伙房”时,看到锅里的面条眼都直了:“哇,这么多牛肉、白菜,这顿饭太奢侈了点吧!”
美女不敢喝水
 入川前,医疗队准备了不少矿泉水,由于准备充分,基本上可以敞开“供应”。
  喝水不成问题,但队员们却不敢多喝,口渴时能忍就忍。向汶川突进途中,上厕所成了大问题,对女队员来说就更不方便了,几位美女甚至不敢喝水。
  一连几天吃不上蔬菜,不少队员上了火,嘴唇上起了泡,几天解不下大便。护士小李特鬼,知道老徐有点“抠门”,就偷偷打开了老徐的行李,竟然扒出了两根黄瓜。旁边的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扑了上来,两根黄瓜立马被分成了几段,最后掰得实在不能再掰了,但还是有人没能吃上。
  大家开始一个劲地追问老徐是否还藏有私货,他憨憨一笑说:“私货还有不少,但不到关键时刻,我是不把宝贝拿出来的!”
棒小伙才敢洗澡
  车队行驶途中自然不能洗澡。进入理县、汶川重灾区后,因为缺水,连牙都刷不上,更谈不上洗澡了。
  在进入汶川的医疗队中,驻七盘沟的队员却很幸运,因为驻地就在山坡下,当地居民把山泉引了下来,通过管道,白花花的泉水24小时流个不停。
  水不成问题,但只有两个水龙头,整个灾民安置点却有7000多人,每到用水高峰,打水的人就排起了长队,只要不怕耽误时间,水就可以随便用,绝对没有人说你浪费。尽管已是初夏,但甘甜的泉水仍带着一丝刺骨的冰凉,刷牙洗脸还可以,却没有几个人敢用泉水洗澡的。当然,仍有几个棒小伙,呲牙咧嘴,勇敢地洗上一回。
照片不能放到网上
 车队行进时,除了加油、补水外,一路颠簸,没作任何休息。困了,大家只能靠在座位上,在摇摇晃晃的车子里打打盹。开车的司机却没有这等福气,别说打盹了,哪怕分一下神也是绝对不敢的。
 17日,在赴汶川途中,因山体滑坡,道路不畅,医疗队受阻马尔康。那天下起了中雨,晚上休息时,几路人马找了许多宾馆,都被告知没有床位。后来终于找到了一家小旅馆,却只有38张床位。尽管队员们两人睡一张床,盖一条被子,221名队员还有一多半是在车上度过的。
 18日,小分队突进汶川,忙到半夜,搭起了帐篷,终于可以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一觉了,没想到半夜却下起雨来,雨水灌进帐篷,大家抱起被子就往车上跑,尽管车上装了很多药品、设备和行李,但一辆车上还是硬挤进了四五个人。
 进入灾民安置点后,帐篷是由有经验的解放军战士帮助搭建的,再也不用担心进水了。那夜,大家躺在帐篷里,特别放松。经过了艰难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汶川,马上就能开展救治工作了,想到这里,大家特别激动,发言也特别多。
 就在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闲扯时,不知是谁拿起了相机,开始噼里啪啦的拍照。护士小张突然急了:“别照,别照!这男女同居的,要是把照片发在网上,让老公看见了就麻烦了!”小张的一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睡意也全都打消了。
       (21日21点发自汶川)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