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力勇 几乎是一瞬间,我们的心和震区群众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主动请缨,连夜急行,震中颠簸,细心呵护,英勇的河南医疗救援队员和坚强的震区群众走到了一起。 风雨穿梭,彻夜难眠,煎熬与感动,我们的记者震撼着,记录着,创造着,从出发的那一刻开始,前方与后方再也难以分离。 ——短信传讯:千里颠簸路 “我们已经安全到达重灾区理县,经过调整,一支小分队留在理县执行任务,我和38名队员继续向汶川震中进发。”5月17日1时,本报记者董文安给报社本部发来讯息。 那是怎样的一路颠簸啊!据了解,资阳距汶川300多公里,平日4个小时即可到达。但震后道路破坏严重,车队至成都后需绕道雅安、泸定、担巴、经川、马尔康等地,行程900多公里。 至雅安,下高速,医疗队进入山路。道路崎岖不平,其间险象环生。原计划12小时的路程,车队一路不停,驶至马尔康时已是17日11时30分,距出发已过了近11个小时。至12时,大家才在马尔康简单地吃了点午餐。而此时,队员们在24小时中只吃了一顿正餐。 17日下午,医疗队再次向汶川行进时,因余震导致山体滑坡,沿路时有飞石,理县至汶川道路受阻不畅,当地交警部门实行交通管制,暂时禁止车辆进入。 5月18日20点35分,一支由首批河南医疗卫生救援队临时组成的75人突击队,冒着山体滑坡,被飞石击中的危险,连夜到达汶川。据阿坝州政府秘书长介绍,目前,“河南医疗卫生救援队是到达汶川人数最多的外援医疗卫生救援队!” 5月20日深夜,随行河南第四批医疗救援队出发的记者吴延立从前方打来电话:“车队到达了陕西华县,200多名队员包括黄玮副厅长在内,大家在服务区露天而卧,场景让人感动。” 电话中说,稍事休整,第二天凌晨5点多,车队又出发赶往灾区。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疾驶,克服了重重困难,21日中午,救援队在雨中到达了此行目的地——绵阳市安县。 ——铃声汇报:勇往直前的白衣战士 “队员们翻山越岭走进村庄,还在治疗、防疫的同时,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虽然震区房屋倒塌严重,但勇往直前的白衣战士和坚强的群众走得越来越近。”21日,跟随第三批河南医疗救援队出发的本报记者李伟强打来电话。 20日7∶30,经过在桂溪乡操场上的一夜露营休整,和昨夜一场不小的余震后,第三批河南医疗卫生救援队集合赶往云里村。防疫队四川救援的第一天就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开展了。7∶50,经过20分钟的颠簸,防疫队抵达云里村。目光所及之处,残瓦、断壁、碎石随处可见,没有坍塌的房屋也摇摇欲坠。 消毒、杀虫、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咨询……一到安置点,防疫队员们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目前,他们共对34个安置帐篷、15户家庭进行了环境消杀,消杀面积18300平方米,对1000余名受灾群众进行了预防传染病宣教,对600余名受灾群众进行了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发放了宣传资料,对周围水源进行了检查。 “一定不要喝生水,混浊的水要先沉淀,然后将清洁的上部分煮沸后再饮用。特别不要吃生东西和发霉的食品。”防疫队总领队周玉东在人群里不停地用沙哑的声音对群众讲。 “灾民固然需要物资的援助,但也需要心理的援助。虽然对群众集中的宣讲实际上是一种广义上的心理援助,但有利于疏导其恐慌、焦虑、麻木、无依无靠等有害情绪。”来自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心理医生朱重林说。 下午的工作艰辛而繁重。队员们要对桂溪村的一个有近2000人的安置点和凤凰村进行环境居住消毒。 14∶37,防疫队车辆沿着刚刚打通的环山路,经过3处塌方、1处断桥到达桂溪村。安置点四周因地震而造成的山体滑坡和毁坏的房屋让人触目惊心。防疫工作是重复、紧张而繁重的。在安置点的每顶帐篷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一夜无眠:人性的光辉 “我们的队员配合抢救出了两名十六七岁的男孩,太令人激动了。”17日,已是深夜,本报记者董文安从前方发来了一则令人鼓舞的信息。 原来,这是河南第二批医疗救援队(抗震救灾防疫队)在17日上午一次难得的救援经历。自16日下午4点,河南抗震救灾防疫队11名队员进入地震重灾区北川后,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展开灾后防疫工作。 就在他们到达北川县的16日夜里21点和17日凌晨4点,发生余震2次。防疫队在一处空旷的麦田里搭起了帐篷。没有水电,饮食仅为方便面和瓶装水。 按当地救援指挥部的安排,17日早晨7点30分,该队队长许汴利等8人赶赴北川县城消毒,其余3人去任家坪村北川中学,配合绵阳市开展消毒工作。17日上午,许汴利和3名队员跟随救援队,对重点场所进行消毒。他们配合搜救人员还从废墟中救出两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虽说已经过去100多个小时了,他们依然存活,队员们都无比激动。 据介绍,河南省卫生系统援助四川灾区的医疗卫生人员达到5批650多人、车辆130多台、随队支援药品300多万元。这一数据还不包括驻豫部队、武警及私立医院派出的医务人员。目前,河南省是这次汶川受震灾以来派出医疗卫生人员最多的省份。 根据卫生部统一调度,河南省医疗卫生救援队从5月14日开始陆续挺进灾区。目前,他们分布在汶川、北川、理县等重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已经救治2615多人次。 什么是白衣天使的品格?奉行医为仁术的职业精神,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无私奉献,医道光大,人道光辉。 什么是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奉行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守则,每时每刻不放弃自己观察的眼睛、思考的头脑,让真实给人震撼,让真理给人启迪。 在汶川大地震肆虐的日子里,我们的白衣天使释放了感天动地的力量,我们的新闻记者坚守自己的职业准则,克服饮食、休息、工作的种种障碍,通过一字一句的手机短信和电话铃声传递了感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