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张登华 姜卫华)连日来,解放军150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已成功搜救出埋在废墟瓦砾中的60名受伤群众,特别是他们“普及搜救知识,实施科学救援”,2天内制止13起不当的搜救方法,使12名受伤群众免遭“次创伤”的事情,在震区军民中受到广泛好评。
5月12日震灾发生后,该院院长高春芳、政委赵旭昌立即向上级请缨参加抗震救灾,受领任务后,迅速组成了一支由脑外伤、骨伤、消化疾病专家组成的医疗队,研究制订了一整套科学搜救的方法,组织专家组紧急编制2000多份集规避余震风险、震伤搜救方法和赈灾疫情防治知识为一体的宣传页,总结出13种科学的抗震救灾方法,筹集了灾区急需的价值超百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紧急赶赴灾区。
5月16日凌晨3时,该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星夜兼程到达指定任务区——都江堰市玉堂镇。这里距离汶川县城约60公里,余震时有发生。医疗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及时将宣传页发到参与救灾的官兵手中,普及科学搜救方法,培训了40名军地科学搜救骨干。在搜救过程中,医疗队员们人人熟练掌握“顾头护胸顾双腿,平台平放莫颠簸;一清二呼三测压,四按五对六包扎”等10句搜救要诀,仅17日上午两个小时内就在倒塌的房间里成功搜救出13名受重伤群众。
当日上午11时,部队在玉堂镇救出一名手楼板挤压脊椎受伤的妇女,当地医疗救援队要求后送,而医疗队仔细检查了伤者的病情,分析了后送途中受颠簸可能遇到的风险后,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而是就地这名妇女补充能量和液体,使她及时脱离了危险。医疗队队长师雷风告诉每个队员:“抗震救灾不同于抗洪抢险,我们在搜救伤员时,一定要因地制宜,防止强拉硬拽、盲目蛮干,避免受伤者遭受次创伤,这是我们医疗队员必须牢记的职责。”
据统计,仅2天时间内,医疗队员们就有效制止了13起不当的搜救方法,避免了12名受伤群众遭受“次创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