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55期第1版
 
2008年第55期第2版
 
2008年第55期第3版
 
2008年第55期第4版
 
 

医疗队的“翅膀”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记者董文安发自汶川县——
 辗转近3000公里,冒着山体坍塌、滚石乱飞的危险,河南首批医疗救援队转运车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为救援队“挥师”理县、汶川插上了坚强的“翅膀”。
 河南首批医疗卫生救援队转运车队总指挥、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乔伍营说:“绝对没想到,我们的司乘人员这么听指挥、这么能战斗、这么肯奉献!”
43小时辗转3000公里
 14日15时30分从郑州出发,经过连续22小时的行程到达资阳;16日15时许从资阳出发,长途行驶21小时到达马尔康;从马尔康到理县,从理县到汶川,救援队在短短4天时间里,辗转近3000公里。
 在几天的长途跋涉中,大部分是山路,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还大都是夜间行车,连续行驶。困了,两名司机轮换着打个盹;饿了,矿泉水和方便面充饥。他们说,能早一分钟到达灾区,就能早一分钟救治灾区的群众。
 洛阳市中心医院的司机高英才尽管有着20多年的驾龄,也很少走过这么危险的山路。他有恐高症,但硬是凭着过硬的技术,一路平安地将医疗队送至汶川。
 从马尔康到理县,再从理县到汶川,山路越来越难行,山体坍塌,滚石四飞,不时有飞石砸中车队。“每前进一步就更危险,但每前进一步,就能为灾区群众争取更多的时间!尽量快一点,尽量安全点!”在他们心中,时刻抱有这样的信念。
24小时确保一天安全
 在行车中,救援队的转运车队司乘人员不仅要确保安全到达目的地,还要担负救援队的安全保卫任务。
 长途跋涉,疲劳行车,山道崎岖,险象环生……对司乘人员来说,如果稍不留意,就会酿成大祸。为了确保行车安全,一有空他们就仔细检查车辆。行进途中,他们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马虎。尽管如此,他们没有一句怨言。
 在驻汶川县七盘沟小分队,共有19名司乘人员。当帮助医疗队设置救治点,搭建好帐篷后,他们本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但却主动提出要担负起医疗队的安全保卫工作。每到夜晚,他们两人一组,轮流值班,保证了医疗队员和设备、物资的安全。
 洛阳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陶亚江告诉记者,医务人员白天不停地为灾区群众诊治疾病,特别辛苦,他们要让医务人员在晚上能安心休息,确保安全。
 19日晚,有消息说凌晨3时许有6级以上余震发生,与记者同行的新乡新华医院司机刘丰顺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记者醒来,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问他为什么不休息,他说:“看到你们这些记者白天不停采访,深夜还要赶写稿件,心里特别感动。我想,如果余震发生,真有什么危险就能及时叫醒你。”
500多元工资捐献100元
  看到灾区群众生活困难,医疗队员主动奉献爱心,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
  梁豫民是新乡新华医院急救车司机,离异多年。为了工作,他只好将10岁的女儿送回老家焦作,让年迈的父母照料。据了解,在医院,3辆救护车3位司机,平时工作连轴转,他已两个多月没有回家,特别想念父母及女儿。就在来四川前一天,他正准备值完当天的夜班就回老家,连回家的车票都买好了。他笑笑说:“只好等救完灾后再回家吧。“
 14日凌晨9时许,正在值夜班的梁豫民接到指令,立即开赴四川灾区。他二话没说,稍作休整后,在早上7时就驾车出发,向郑州集结。
 听说要为灾区群众捐款奉献爱心,梁豫民立即掏出100元钱,尽管他的工资只有500多元。他说:“这是我为灾区人民奉献的一点心意。”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