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时尚
衣
穿新衣的三个变化
实习记者 赵星雯
“过新年,穿新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过新年,穿新衣”从观念到形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观念:从温饱到享受
“穿新衣”传统的形成与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有着密切关系。过去的农耕社会,特别是黄河流域,新年象征着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气象,所以过年的新衣服就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同时,穿新衣还有驱邪、降吉祥的寓意。
为父母选购过年新衣服的王娟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我们小时候家里穷,平常根本没有新衣服穿,只有过年时父母才给孩子准备一套新衣服。到了正月初一,我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别提有多开心了!”王娟的言语间流露出一丝兴奋,“到了现在,买新衣服很方便。过年时穿新衣服主要是营造过年的喜庆氛围。”
与旧时的维持温饱不同,现在过年穿新衣的习俗代表着精神振奋,同时,也可以增强亲人之间的联系。
款式:从喜庆到时尚
从传统来看,人们在选购新衣服时,都会选择鲜艳颜色的衣服,来契合春节的喜庆气氛。当下人们在选购新衣时,在款式的选择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某商场的内衣销售员张行对于春节来临之际销售量的猛增颇为开心,她说:“到了年底,商家就会开始较大力度的促销,这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而且,现在的顾客就连买内衣都很注重挑选时尚新颖的款式。”
张行表示,现在顾客比较喜欢轻薄保暖、款式新颖的内衣,一些时尚款式已经卖断码了。选购衣服时注重时尚款式,这与人们享受生活的心态是密不可分的。
选择:从实用到健康
如今,人们对于服饰的选择也更加注重与健康的直接联系。以内衣市场为例,人们热衷于选择“色拉姆”“竹炭抗菌”等健康材料。这种高科技服装往往价格不菲,秋衣秋裤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刚刚参加工作的冯女士新年想给父母选择新衣服,她看中了一件轻薄的羽绒服,销售员一直推荐衣服的保暖功能,说非常适合老年人。但冯女士也有自己的顾虑:“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积蓄并不多,但是又想着父母的健康,想选相对好一点儿的衣服。”
记者调查后发现,人们的健康观念逐年增强,服装如果在实用基础上如果加入健康的元素,往往会得到更多顾客的青睐。
时尚大夫的非典型“穿衣经”
本报记者 尚慧彬
王明刚是北京朝阳医院的医生,今年37岁的他身兼两份工作,除了坐专家门诊和做手术外,作为医院的门诊办公室主任,他还有一大部分时间要处理医院的事务性工作。
“因为北京太大太堵,每天6点多就要起床,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做好个人的清洁工作,穿好头一天晚上准备好的衣服,干净从容地坐到办公室面对患者。”王明刚说:“我觉得干净整洁对一个医生来说特别重要,不然很难得到患者的信任;同时,这样也会让自己觉得舒服,办事效率更高。”
王明刚说,他对衣服的品质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会选择较大的品牌,既能保证衣着的健康舒适,也能保证在重要的场合不出错。
“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总是要穿白衣的,因此里面的衣服就尽量以舒服为主,一般是牛仔裤、衬衫、夹克,鞋子也选择休闲款式。”王明刚说。
在北京朝阳医院工作,经常会遇到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穿着整洁和有品位,肯定会增加患者的信任感,这样你说的话他才能不折不扣地照做。” 王明刚说。
王明刚还有一部分时间在手术室度过,在手术室里一切都需要更加严谨,一切都需要按规范操作。每当穿上手术衣,他整个人会“进入一种状态,有点儿紧张、有点儿兴奋”,眼中只有手术台上的患者,手术要干净利落,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与失误,因为“少麻醉一分钟,对患者都会更好些”。手术服对王明刚而言,就像战斗服,穿上了就意味着开始了与疾病的战斗,这个过程必须高度严谨、不差分毫。即使已经完成近5000台手术,他依然坦言:“每次穿上手术服时都会有些紧张,还好每次的结果都令人满意。”
日常的医院工作之外,王明刚还需要经常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他会根据会议的等级来选择出席时所穿的衣服。“国家级以上的会议都会穿正装,领带、鞋子甚至内衣都要搭配好,这样整个人才会严谨得体,适合出现在相应的场合。”即使是参加一两天的会议,他也会带上行李箱,装上开会时穿的全套衣服,并且在穿之前整理得非常妥帖。
“刚出道时也会穿错衣服,衣着不得体就会非常尴尬,我是在不断犯错、不断学习中积累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着装风格的。”王明刚说,他主要是跟着他的老师李建文学习的,这位有过多年留法经历的教授对穿衣时尚与风格,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敏锐的触觉。他不但在专业上是王明刚的老师,在着装上也是王明刚的“偶像”,深深影响着王明刚对生活品质的理解与追求。
“李老师生活中的衣服, 95%以上是同一品牌的。有名望的医生,衣服的质地一定要好一些,包括一些配件,比如领带、鞋子、皮带、手包,都一定是讲究的。”王明刚说,他的穿衣之道就深受老师的影响。
“其实中国的医务人员很多并不讲究衣着。但是提倡合适的着装,肯定会对提升医务人员这个行业的整体形象有益。”王明刚说。
医院里走出“俏黄蓉”
本报记者 常 娟
工作上时沉稳大方、笑意盈盈,给患者带来亲切感;工作外,她们如一只只轻盈的花喜鹊,愉快地交流、享受着生活而又不输时尚。
韩式蛋卷头,呢料连衣裙,荷叶边长款外套……这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霍军给人的第一印象。智慧、青春、优雅,私下的她和上班时判若两人,一颦一笑仿佛金庸小说里的“俏黄蓉”。
和所有爱美的女士一样,霍军是个“服饰控”, 逛街时碰到心仪的服饰总要流连几圈,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她不喜欢一套衣服连着穿3天,毛衫、打底衣服一天一换,即使冬装外套也每天不重样。
对于干净和时尚的追求,在霍军的生活中,几乎达到了极致。
之所以这么看重时尚、整洁,源于女士自身爱美的追求,也源于身为医务人员,霍军希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患者,向患者传递干净整洁的正能量。
“医务人员的话在患者心中占有很大分量。很多疾病的治疗讲究干净、整洁,杜绝邋遢、饮食不卫生,在告知患者这些注意事项时,如果医务人员自身都不修边幅,就很难让患者认同。”霍军说。
“装扮影响心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心情沉重的患者来到医院,精干、温和的医务人员形象会给患者一种美的影响。”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主任医师何淼信奉这样的医务人员“影响论”,且身体力行。
工作场合,何淼喜欢简约而又不失时尚的装扮,考虑患者欣赏美的心情,每天化清新自然的淡妆。工作外,买衣服喜欢自己精心去淘另类时尚的品牌。
“个性,不穿与别人雷同的衣服,爱旅游,每月省内至少旅游1次、每年外地旅游两三次,与家人共享欢乐时光,同时将旅游见闻与心情不好的患者分享,向患者、家人传递一种乐观、向上的信号,这才是时尚。”何淼说。
“没有张扬的个性,没有聚会时谈天说地的口若悬河,有的只是一种温和安静的感觉,与她聊天时仿佛与世无争。”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内二病区,工作七八年的护士杨洋这样诠释时尚。
齐刘海、暗色中长卷发,灰色呢子外套搭配亮色丝巾,是杨洋最喜欢的装束。业余时间,听音乐、读书、照顾家人,每年春节前收拾旧衣物,漂洗、消毒,杀灭所有细菌,干净地将其捐赠给医院慈善救助病房。看到患者脸上高兴的笑容,杨洋会觉得这样就是时尚。
抽空给自己买一套衣服留着新年时穿,给父母、家人再买几件衣服,孝敬老人;医院有集体活动时,踊跃参加,喜欢游泳、健身,敢于尝试不熟悉的事物。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技师刘治佑眼中,这又是一种时尚。
工作外,女性医务人员追求美、时尚和潮流,如同“俏黄蓉”;男性医务人员追求运动健身。在工作上追求干净整洁,给患者带来正能量,这是采访中,众多医务人员对时尚共同的诠释。
“天使”尤爱讲卫生
本报记者 常 娟
“拥有近20件流行冬装外套,每天更换,至少3天洗一次,毛衫随换随洗。”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主任医师何淼除了追求时尚,还是一个近乎有些“洁癖”的人。
何淼有一个习惯,不喜欢去公共场合、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喜欢在外面吃饭,如果非得到外面吃,还会自带碗筷;外出旅行时,自带床单、被褥。
“是否有一些洁癖?”当记者提起这个问题时,何淼这样回答:“我身边所有的人都这样。外出旅行时,他们都会自带床单、被褥。去外面吃饭,他们也会自带碗筷。现在的食品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必须这样。”
自带餐具、床单被褥,仅是何淼爱卫生的一个方面。每从外面回到家中,她都会习惯性地先洗手,再换上家居服。在家中需要劳动时,又会穿上专门的工作服。家居服、家中劳动工作服、外出衣服,她会分开放置。
“保持衣物清洁,必须先确保手部卫生;衣物分开放置,可防止细菌交叉传播。”这是她一直坚持的个人卫生理念。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肺六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康继玲也有着相同的习惯。早上到达单位第一件事是洗手,再换上工作服;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是洗手,再换家居服。“天气忽暖忽寒,流行性感冒多发,为了健康,春节期间我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康继玲说。
而待在家中,康继玲会选择每天中午开窗通风半小时,用午间的温度更换室内空气。
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乔亚红,出行时更注意呼吸卫生。
“雾霾天外出,如果不戴口罩,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所以,N95口罩是必备物,但这种口罩不适宜有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佩戴时间也不宜过长,每半小时就需要摘下来一次,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再佩戴上。”乔亚红说。
而对于朋友戴医用外科口罩,乔亚红总要提醒他们,口罩需每天更换一次,不能重复用。可重复使用的纱布口罩也应每天清洗,摘下的纱布口罩用水煮沸后再清洗更为安全。
在平时清理室内卫生时,乔亚红每个月都会用84消毒液拖地,这样可以杀灭细菌,净化室内空气;对于碗筷等用品,她也会用84消毒液每个月清洗一次,牙刷更是每3个月更新一次。
对于家中有宝宝的朋友,乔亚红会建议他们不要常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洗浴中心潮湿、闷热,空气中易滋生霉菌,她也会建议朋友们尽量不要让孩子在洗浴中心内吃零食。
皮肤科医生的“洗衣秘诀”
本报记者 常 娟
快过年了,不像家中其他姐妹,留给自己一家人的脏衣服作为节前的清洗“礼物”,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美容中心主任医师李雪莉现在显得轻松自在。
衣服即换即洗,贴身衣物清洗从不过夜,床单、被罩每个月清洗一次,早在1月初,她就将家中其他姐妹们的“工作”完成了。
作为皮肤科医生,对于衣物清洗,李雪莉有着一本自己的“健康经”。
换下来的打底衣物,她不会选择长期放置,更不会积满一大堆放在卫生间的洗衣盆里,而是选择即换即洗,即使再忙,也要丢进洗衣桶中。“打底衣服两三天换一次,不会太脏,做顿饭的时间就可以把清洗衣服搞定。”
贴身衣物,每天更换,她会选择内衣专用洗涤剂手洗,而且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清洗内衣专用盆;而对于床单、被褥等大件物品,她也坚持一个月一洗。需要干洗的衣物,从干洗店拿回来,她不会立即放入衣柜,而是选择在通风阴凉处再晾晒几天。
之所以这样做,在于李雪莉对皮肤的保健意识。
“衣物尽量不要在存放太长时间后再集中洗涤,因为一些衣服带有汗渍,堆积时间过长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和霉菌,对皮肤不好;洗涤过的衣物要经过充分的日照后再上身,因为享受不到日照,一些细菌也会繁殖,人体接触后会导致瘙痒、红斑或丘疹等过敏症状。对于抵抗力差的孩子,尤其如此。”李雪莉解释道。
而床单、被褥等用品则需要一月一洗。人体新陈代谢,会有一些角质、毛发、汗渍留在床褥上,不及时清洗容易产生螨虫。
干洗过的衣服容易残存干洗剂。
“干洗剂的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经常接触人体皮肤,会导致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严重者会损害人的脏器功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衰弱,引起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所以,从干洗店拿回来的衣服至少需要晾晒12小时才能穿。”李雪莉提醒说。
河南省直第一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李雅宁也保持着像李雪莉这样的习惯。快过年了,她该洗的衣物也早就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清洗过了。去亲朋好友家串门时,碰到他们堆积的脏衣物,李雅宁还会热心地告知他们清洗的注意事项。
“堆积大堆衣物,进行统一清洗,首先不是一个良好的健康习惯。进行清洗时,要注意‘分门别类’,袜子和内衣要分开手洗;要特别注意将3岁以下孩子的衣物单独清洗;为了环保起见,不宜用含磷洗衣粉。”李雅宁说。
作为皮肤科医生,经常接触湿疹、丘疹患者,李雪莉经常提醒患者,洗衣时不要用浓香型的洗衣剂,因为残留在衣物尤其贴身衣服、睡衣上的化学成分会诱发或加重湿疹。
而新买回的外套,李雅宁一定要放在阳光下或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一下再穿,内衣会清洗晾晒后再穿,“这样可以把平整衣服的熨烫剂如甲醛清洗挥发掉”。
春
健康
食
农村人爱炖肉 城里人易豪饮
本报记者 张晓华
农村集市上,最热销的还是鸡鸭鱼肉,农村的厨房里油跟肉太多,暴饮暴食、高脂饮食导致的健康问题也会在过年时多发;城市人对年货的热情不高,采购时更注重营养的搭配,但是,酒精中毒是城市人高发的“春节病”,尤其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多见。
1月26日,记者采访4名我省城市、乡村的医务人员时了解到,目前,城乡居民置办春节食品的习惯各有不同,面临的健康问题也随之有别。
农村放假的孩子易暴饮暴食
1月25日下午,陕县宫前乡18岁的姑娘小玲(化名)捂着肚子来到韩川村卫生所。她刚刚把一天内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
这天早上,小玲一起床就喝了一包纯牛奶;10时许,她想吃烩面,妈妈就到街上的饭馆给她买了一碗;12时,妈妈下好了猪肉馅儿的饺子,小玲又吃了一大碗。吃完饭,她看见家里琳琅满目的各色零食,忍不住又吃了一些小橘子。橘子还没吃完,小玲当场就把烩面和饺子全吐了出来。
韩川村卫生所村医马云飞告诉记者,小玲这种情况春节期间很常见。“好多在外读书的学生早上不吃早餐,饮食也相对比较单一。放假回家后,家长们备好鸡鸭鱼肉和瓜果梨枣,让孩子们好好补补。饮食过量,肠胃也伤了,春节期间由于暴饮暴食出现问题的,多数是学生。”
孩子虽然容易吃多,但吃多了顶多伤着胃;老年人一吃多,问题往往比较严重。濮阳县文留镇老安庄村卫生所村医牛瑞霞告诉记者,前年春节,他们那里有一位村民在择菜时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也没抢救过来。
城市“喝倒的”多数是年轻人
几天前,郑州市城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务人员李社昌接诊了一例酒精中毒患者。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患者竟然是个21岁的“小妮儿”。这位姑娘在公司的年终总结会上喝下了一瓶白酒,导致神志模糊,话都说不成了。
“我春节连着值班好几年了,每年都会遇到不少酒精中毒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老年人反而很少见。可能是因为中老年人受慢性病的困扰较多,喝酒也更谨慎一些;年轻人身体好不在乎,更容易逞强。”李社昌说。
而城市里因为暴饮暴食在春节期间来就诊的则很少见。碰见“喝倒的”年轻人,李社昌在诊治完后,总是会苦口婆心地提醒他们“醉一次酒相当于得一次肝炎”。
城乡医务人员备年货健康先行
说起备年货的习惯,城乡医务人员感受各异。
牛瑞霞常常为乡亲们过于喜欢大鱼大肉感到忧心。她留心观察农村的集市,发现年前最热销的还是各种肉类,尤其是肥肉,新鲜蔬菜买得很少。
“我见人就宣传,少吃点儿肉,那是引起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但很多村民并不在意。”牛瑞霞发现,尤其是年轻人更难被说动。
无力改变乡亲们的习惯,牛瑞霞只好自己当个先行者,她备的年货都是健康食品,菠菜、木耳、土豆、莲藕等。肉类的,她只准备了四五条鱼、一点儿牛肉。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力则让药膳成了自家餐桌上的主角。她说,城市购物便捷,人们对年货的热情逐年下降,买年货更注重营养保健价值。近几年,药膳逐渐受到欢迎。今年过年,李力是全家人的“大厨”,她准备趁机在厨房里一展身手,让家人见识药膳的魅力。
“吃过我做的药膳,亲朋好友都说虽然吃得很饱,但是很舒服。因为药膳不油腻、不辛辣,主副食搭配合理。”李力说,过年期间她最爱在药膳里使用的两味中药,一个是陈皮,一个是山楂,两者都有消食、化积的作用。
当记者问及烹饪药膳有什么妙招,李力表示,这个非常灵活,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比如,陈皮用水泡开后切成丝,做凉拌菜时撒上去,口感和功效都很好。
链接
“治未病”专家
推荐几道春节药膳
银杏炒虾仁
原料:白果仁30克,河虾仁200克,芥蓝30克,枸杞子30克,植物油、精盐、鸡精、鸡蛋清、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先将白果仁入油锅滑熟备用,虾仁加精盐、鸡精、鸡蛋清、湿淀粉拌匀,上劲儿。芥蓝去皮,改刀切丁,下锅煮1分钟,捞出备用。虾仁入4成热油锅中滑散至熟。锅内留底油,下入白果、芥蓝、虾仁、枸杞、精盐,翻炒片刻后用湿淀粉勾薄芡装盘即成。
功效:益肺降脂,补益肝肾。
芦笋炒百合
原料:芦笋250克,百合100克,白果肉10克,精盐、味精、白糖、植物油、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芦笋去老茎,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百合洗净,锅内烧沸水,下白果、芦笋,加精盐,煮30秒,捞出。锅内加油,烧至4成热时,下入百合、芦笋、白果,再加精盐、味精、白糖,煸炒1分钟,用湿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养胃益肺,清心安神。
扁鹊三豆饮
原料:红豆50克,绿豆50克,黑豆50克。
做法:将3种豆洗净浸泡后,放入砂锅,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转为小火煮到豆烂即可,可加入冰糖,也可做成豆浆饮用。
功效:清热化湿,补虚益肾。
(推荐者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力)
年轻人中流行西式年货
本报记者 李 荇
1月20~25日,记者走访了郑州的各大超市、卖场,并浏览了网络商店卖家列出的热销年货产品排行榜,发现各家各户购进的年货有了新变化。
网购洋货很“时尚”
往年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去海鲜市场、菜市场购买水产品、炒货、腊肉之类年货,或是去超市、干果店买一些水果、瓜子、糖果等。而今更多的年轻人把清单上的年货换成了意大利橄榄油、法国红酒、德国巧克力等。
“今年我家的年货是在网上置办的,有巧克力、饼干、点心、糖果和果汁,全是进口食品。以往春节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每天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刚开始几天还好,可是越到后来就越觉得没什么好吃的。今年,我提前给家人打电话,说年货我来置办,为的就是换换零食的口味。再加上平时上班比较忙,也没时间去逛街,我就通过上网买年货,既方便又快捷。网上年货种类齐全,价格也相对实惠。”在郑州一家银行工作的马女士告诉记者。
在郑州某大型进口食品批发超市,记者见到正拿着购物清单挑选食品的王女士。记者发现她的购物清单上80%为进口食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了给农历新年增加点儿新意,我们特意来买点儿进口食品。”
记者调查发现,进口食品已成为年货销售的“重头戏”。随意进入一个网上商城,记者都能找到进口食品专区,来自美国、韩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食品琳琅满目。以一款美国顶级混合坚果仁为例,现价每桶126元,1个月的销量就有1万多件。
西式糕点成“新宠”
以往过春节,提几盒传统糕点走亲访友是国人表达情意的主选。现如今,各类西式甜品、蛋糕以及健康面包成为马年“新宠”。
在郑州,很多新兴的时尚面包房、糕点店、个性手工烘焙店生意非常火爆。据了解,尽管传统的中式糕点仍然是消费主流,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西式糕点、精美甜品却成为最爱,芭比娃娃蛋糕、冰激凌蛋糕、各种口味的面包以及自制巧克力等被列入购买计划。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到亲戚家拜年,就带去了从郑州一家蛋糕连锁店购买的4种特色糕点和5种美味面包。“时尚糕点与传统糕点的价格相差不多,但品种和口味却很有优势。很多消费者来店里选购糕点时,都会询问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口味的甜品上市。除此之外,春节期间大多数消费者对糕点口味和品质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即使一些价格偏高的新款糕点,也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在一家蛋糕店当店长的小刘说。
年夜饭恋上西餐厅
在郑州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的陈先生正忙着寻找城区条件较好的西餐厅,因为今年除夕他们家准备在西餐厅吃年夜饭。陈先生表示,选择在优雅安静的西餐厅过年可能别有一番滋味。
郑州一家港式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除夕,餐厅特别推出了多种家庭套餐,并且减免了服务费。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除夕之前这几天,餐厅还将迎来年夜饭预订高峰。
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在自助餐厅吃年夜饭。记者在一家自助餐厅了解到,自2013年12月开始,不少顾客在用餐时就咨询如何预订年夜饭。为了方便客户预订年夜饭,一些自助餐厅还专门推出了年夜饭预订服务。这家自助餐厅服务员告诉记者,从目前预订的情况来看,预订自助餐的以小家庭居多,有的是三口之家,有的是五口之家。
郑州一家自助餐厅的负责人说:“当天,我们会精心布置店内大堂,安排乐队演出,增加专门的新年菜肴,让大家在自助餐厅里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营养师支招饮食的“宜”与“忌”
本报记者 索晓灿 通讯员 高 歌
新春佳节,总有丰盛的筵席和各种传统小吃激发人们的口腹之欲。在每年一次的新春大餐面前,如何抵挡诱惑?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医务人员赵妍娟为此妙语解答如下。
酒美莫贪杯
——切忌“混喝”。对于白酒、红酒、啤酒混在一起喝的现象,赵妍娟表示担忧。“以白酒和啤酒为例,如果放在一起喝,由于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和许多水分,可促进白酒中高浓度的酒精在全身渗透,更易对脑、肝、肾、胃造成损害;两者混合饮用后,会使饮用者醉感提前到来,难受程度明显大于单喝一种酒,还容易引起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其他中毒症状。”
——适量、慢饮为宜。据赵妍娟介绍,饮酒的底线是指血液中酒精浓度在19毫克/100毫升以下。男性在1小时内喝1小罐啤酒(120毫升红酒或25毫升白酒),血液中酒精浓度即可达20毫克/100毫升。除此之外,喝酒不宜过快过猛,应当慢慢喝,让身体有时间分解酒里的乙醇。
——晚上饮酒更好。赵妍娟表示,人体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时间规律,中午时活性较低,晚上活性较高。因此,中午喝酒不容易代谢,比晚上更容易醉,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大,建议尽量晚上饮酒。需要注意的是,空腹饮酒极容易造成对胃黏膜的损害。
食香莫无忌
——控制能量摄入。赵妍娟提醒人们在食用时控制能量摄入量,一个正常女性每天的能量总摄入量应控制在2100卡路里左右,一个正常男性每天的能量总摄入量应控制在2200卡路里左右。此外,赵妍娟让大家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控制每天摄入的食物量和食物种类。
——不吃生冷食物。过年期间,人们吃下生冷、不洁食物,会导致呕吐、腹泻等症状;节日期间剩下的饭菜,不能从冰箱内取出直接食用;建议多吃生菜类食物。
——特殊人群要注意。较为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用餐间隔时间不宜太短;每次进食七八分饱即可;吃饱后不随意吃零食;多吃蔬果,进食少油、少盐、少调味的食物。此外,肠胃不好的人要多吃膳食纤维类食物,如香蕉、芒果、黄瓜、莴苣、山药等。中老年人在进食时,忌食动物内脏、鸡和鸭的皮、肥肉。
——饭后多运动。进食后人要多锻炼身体;如果没有好的运动项目,要坚持饭后走路。此外,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大家还可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在室内进行的运动,如跳绳等。
“只要在春节期间控制饮食摄入节奏,保持一定的摄入量,多做运动,就能保持身体健康。”赵妍娟提醒,“在美酒佳肴面前能不能抵挡得住诱惑,这对人是一大考验。”
别让消化道疾病找上门
本报记者 索晓灿 通讯员 孙 璐
每逢佳节,全家团聚,哪一家不酒肉飘香!面对美味佳肴,在舞箸把盏、频频举杯之际,劝君切莫饮食无度、起居无常,以保持心情舒畅、身体康宁。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医务人员赵妍娟说,每年的正月初四、正月初五是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就诊高峰。经验表明,以下消化道疾病在节日期间较为多发,提醒大家注意。
——消化道出血。“1月22日,我们科收治了一个消化道出血的小伙儿。”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孙玉信说,“春节期间,这是最常见的疾病。这就要求大家尽量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度饮酒。”据孙玉信介绍,在春节期间,很多人对自己不加约束,甚至无节制地进食,通宵喝酒、打牌、唱卡拉OK,使身体的生物钟紊乱,更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这种无节制的生活,非常容易造成人体生病,而暴饮暴食是消化道出血的直接原因。”
——急性胃肠炎。春节期间,人们会采购大量的副食品,如果贮存不当,极易造成食物腐败,进而引发急性胃肠炎。此外,如果在进食剩菜前不进行适当的加热等处理,也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发病时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吐血,其发生多由于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物所致。”孙玉信提醒。
——酒精中毒。孙玉信说:“饮酒过量不光在春节期间容易发生,平时也时有发生,但是春节期间更为集中。”酒精摄入过量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重度酒精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此外,春节期间的常见病还有胰腺炎、消化道异物等,究其原因,大多是暴饮暴食所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翟学敏说:“只要在春节期间保持一颗平常心,合理搭配膳食,避免情绪激动,就能远离这些疾病。”
对于消化疾病的防治方法,医务人员共同的建议是: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一旦发生暴饮暴食不适感,要尽快合理用药,病情严重者要尽快就医;起居有常,每天的运动和休息时间要合理安排。
(
http://www.yyw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