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首页 地市:
豫西 郑州 豫北 许昌 周口 开封 卧龙 濮阳 豫东 鹤壁 驻马店 焦作 中医 食品 药监 心理 养生 女性 男性 育儿 两性
医学博士动手能力行不行?
临床型医学博士比科研型医学博士更受医院欢迎。
2013年1月31日疾控1版-医药卫生网
您的位置: 医药卫生网首页> 报纸文章 > 正文
2013年1月31日疾控1版
2013/1/30 19:18:51 来源:医药卫生网 作者:www.yywsb.com  阅读:31835
更多

被“误读”的麻风病
本报记者 李亚威
    编者按:1月27日是第60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能使患者手脚残断、鼻塌眼瞎,让人谈“麻”色变。从以前的火烧、活埋,到后来被集中到偏远的麻风病疗养院,对于麻风病患者来说,“世外桃源”般的居住地,却意味着与世隔绝。他们最不能承受的,还是来自家庭和世人的根深蒂固的歧视与偏见。
    在信阳市固始县胡族铺镇杨店村村外,连在一起的两个特殊的大宅子,西新东旧。这是一所医院,但是平时门可罗雀,这就是河南省目前唯一的一所专门收治麻风病患者的麻风病医院——河南省固始黄山医院。
    上个世纪70年代,这里曾一度收治过170多名麻风病患者。而时至今日,这里还有16名常年在此居住的麻风病康复者。近日,记者一行来这里进行探访。
治好了病却隔断了亲情
    院长吴仁明说,本来这里有17名常住的康复者,前几天一位84岁的老人刚刚去世。
    吴仁明无奈地说,老人去世以后,根据当地习俗,家人要为老人整理遗容,但是老人最后的护理全是由医务人员做的。老人的家人则站得远远的,直到老人安葬完毕,都没有人走近一步。
    现年60岁的王某,家在许昌市鄢陵县,在这个院子里已住了20多年,对于他来说这里更像自己的家。他回忆说,几年前父亲去世了,仅剩下80多岁的老母亲。2011年春节过后他回家探望,却被哥哥拒之门外。
    家住信阳市淮滨县、50岁出头的陈某在去年有过短暂的“回家”经历,却最终心灰意冷。那次回到老家,他被安置在离村子1千米远的地方,没有任何人愿意与他来往,连理发都遭到拒绝。于是,他只能重回医院。
    据了解,这16名麻风病康复者平均年龄为67岁,来医院最短的有16年,最长的从建院之初就来了。目前,他们的麻风病虽然治愈了,却不被家人接受,由此造成的心理伤害远远大于疾病给他们身体留下的伤痛。
孤独家园的归属感
    这16名康复者大多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目前仍住在上世纪50年代建的老院子里。
    虽然旁边就是2009年新建的院子,但是这些康复者不愿搬过去。原因是老院子住习惯了,年龄大了也不愿上下楼。吴仁明介绍,这些康复者来自不同的地区,饮食习惯不同,因此,虽然新院子所有设备都配好了,考虑到不能单独做饭,大家都不想搬到新院子里生活。
    新医院是2008年国家恢复重建项目,按照容纳50人的标准建设的,用途是接收无家可归的麻风病康复者,由医护人员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然而,目前仅这16名康复者已经让吴仁明力不从心。
    吴仁明介绍,医院本身业务单一,麻风病的治疗药品由世界卫生组织免费提供,医院基本没有药品收入。而目前国家对于医院收留麻风病康复者的财政支持还是1985年的水平,每年总共1.5万元,无论收治人数多少包干使用。医生汪杰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每人每年的开支需要9000多元,而且不包括康复者感冒、腹泻之类疾病的治疗费用。汪杰说,最早关于麻风病康复者的收治保障规定是这样划分的,康复者的医疗保障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日常生活保障支出由民政部门负责。
    “财政保障每年1.5万元的标准已经明显不能保障患者的生活所需。”吴仁明说,这些康复者具备最典型的弱势群体特征,用“老、弱、残”来形容他们一点儿都不为过。
    据了解,目前,黄山医院每月会给每位康复者150元的生活费,每个节假日发放慰问金50元,春节每人200元,每个康复者每月还能领到低保100余元。平时,医务人员和康复者会一起在院子里种植蔬菜,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生活采购相对较少。
    这些康复者早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至少有这么一个家园让他们感觉有归属感。“没有这里,像我们这种人只能去流浪乞讨。”康复者王某说。
正视并未终止的麻风病传播
    1月27日在固始县举办的第60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义诊咨询活动中,黄山医院医务人员多次被质疑:“现在还有麻风病吗?”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麻风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局部地区流行形势严峻。我国尚有现症病例约5700例,在累计发现的近50万麻风病患者中,治愈存活者约20万人,有可见性畸残者约12万人,约2万治愈者滞留在麻风病院(村)内。
    记者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我省属于麻风病低流行区(三类地区)。2005~2012年,全省新发现麻风病患者61例(含复发4例),其中男32例、女29例,I级畸残6例、II级畸残15例,畸残率34%。患者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5岁,平均年龄39.6岁。2005~2012年,我省平均每年新发现患者7人,低于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我省历年来麻风病发现总数为1154例,与周边省份差异较大,可能有相当一部分麻风病患者未被发现。
    这些数据说明,麻风病没有被消灭。“消灭”是指目标病原微生物完全消失,传播完全终止,虽然麻风病已达到“消除”或“基本消灭”目标,但麻风菌仍然存在,仍有新患者出现,麻风病传播并未终止。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崔兆麟主任说,我省麻风病防治工作主要采取线索调查方式,根据传染源所在地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问诊,依靠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乡村医生、防保医生,以及皮肤科大夫发现病例,送往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及专门的麻风病防治医院进行及时救治。
    崔兆麟表示,目前,麻风病被误诊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有患者将麻风病当做皮肤病四处求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张伟平表示,目前的重要任务是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开展以“麻风病可防可治”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活动,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引导公众转变观念,消除对麻风病患者及畸残者的歧视和偏见,唤起公众对他们的关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春节即将来临,为了有效防治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员深入湖滨区高庙乡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并向群众发放印有地方病防治知识的购物袋、年画、挂历、文具盒、宣传册等物品,受到群众的欢迎。
侯青峡/摄

 

 

 


春运出行,您为健康做好准备了吗?
本报记者 李 荇
    春运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国每年的春运都是一场大型的人口大迁移。但是春运背后却暗藏着巨大的健康危机,如长时间排队买车票、寒风中等候回家的汽车、拥挤的车厢空气不流通、饮食不规律、吵吵嚷嚷的环境令人头疼、情绪暴躁等,这些都是“春运综合征”的征兆。同时,专家提醒,三类人群出行时更应该注意健康。
孕妇出行做好充足准备
    每年春运期间都会有孕妇在火车上或者汽车上出现临盆症状的新闻被报道。而当下正值新一轮的春运,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不仅人流量大,而且班次较多,容易混乱,因此,孕妇在出行时更要注意安全。
    那么,孕妇出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据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丽娜介绍,孕妇外出时应该带好自己的相关病例资料,如产前检查医院医生的联络方式、记录孕妇在怀孕期间的相关身体检查情况单;出行前需进行身体检查;要到做产前检查的医院做一个孕期检查,以便掌握胎儿和自身的健康状况,为健康出行做好准备;准备一些简单实用的卫生用品及婴儿用品,谨防在出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离预产期较近的孕妇出行时要有人陪同,这样孕妇既可以得到心理安慰,同时可以得到适时的照顾;做好食物储备。在旅途中,餐车供应的食物不能完全满足孕妇的需求,因此,孕妇要储备一些平时喜爱的食品以保证旅途中的营养需求。
宝宝出行做好4种防护
    春节时,无论是返乡还是探亲访友,基本都是全家同行,有的夫妻甚至带着小宝宝一同外出。可是,在旅途中,宝宝会出现很多突发健康状况,因此,父母要提前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据郑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金志鹏介绍,春运期间,大量人口出行,长途汽车、火车上人群密度大,一定要看好宝宝,避免被碰伤;晚上睡觉时,最好给宝宝盖上贴身的小被子,睡前将宝宝备用的尿不湿和小短裤放在旁边,需要换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除此之外,父母还要为宝宝做好4种防护。第一,注意保暖,谨防感冒。车内温度较高,一些家长会给孩子穿得相对比较薄,但是一旦有风进来,就可能会使孩子着凉。第二,注意“水土不服”。宝宝从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肚子痛等“水土不服”的症状。父母应该准备一些药物,以备急用。第三,放松精神,避免晕车。在旅途中,父母会为宝宝准备许多零食,在其哭闹时用来安抚。但是,如果宝宝吃过多零食,食物在胃中膨胀,容易使宝宝血液循环缓慢,从而影响脑部供血和供氧,很容易导致宝宝晕车。第四,当心异物卡喉。小孩子非常容易发生异物卡喉的情况。父母不要在小孩子嬉笑、哭闹时喂食,以免发生意外。
当心“旅途性精神障碍”
    春运期间,除了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外,还要当心患上“旅途性短暂精神障碍”。有一部分人因准备长途旅行,担心买不到车票或者忘记拿东西,从而出现神经高度紧张,再加上长时间乘车,乘车环境又比较拥挤,易导致身体极度疲劳,因此,可能会出现短暂精神障碍症状,包括片断妄想、片断幻觉或多种妄想、多种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杰文介绍,要想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在出行前需要调整好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当发现身体有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向乘务员反映,到一个相对通风和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充分休息。
    但是,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只需进行休息,或者进行合理治疗,症状会在数小时后或者两三天之内得到缓解。

 

 

 


    兰考县三义寨乡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在被评为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以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突出人性化设计和人性化服务,受到广大儿童家长的好评。图为预防接种门诊护士在给家长讲解疾病预防知识。
王 平 李志刚/摄

 

 

 

 

“烟草院士”事件岂能成为烟屁股
□黄齐超
    面对控烟人士,对研究“降焦减害”等内容的谢剑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事的质疑,中国工程院曾回应“进行调查”。至今,调查结果并未公布,中国工程院也从未公开表示已授予谢剑平院士称号。但昨日记者发现,谢剑平的名字已出现在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走进院士”栏目中,被介绍为“烟草化学专家”。(1月15日《新京报》)
    去年5月,公众要求审查谢剑平的“院士”资格,迫于舆论,中国工程院回应“进行调查”。可是,大半年过去了,中国工程院的调查结果仍然没有下文。虽然没有调查结果,但谢剑平的“院士”资格终究没有正大光明地公布。可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谢剑平“院士”,怎么就出现在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走进院士”栏目中了呢?公众都很纳闷。现如今,谢剑平的研究方向——“降焦减害”在科学界看来,仍属于伪命题;在这样的状况下,“烟草院士”事件,岂能成为烟屁股,热闹一番就丢掉?
    公众之所以对谢剑平的“院士”之名耿耿于怀,是因为香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这实在难以让“香烟”话题脱敏。那么,在控烟举步维艰的社会背景下,一切有“劝烟”嫌疑的行为,都应成为大家穷追猛打的对象。比如香烟广告,比如受捐赠学校以烟草企业命名,比如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比如研究“降焦减害”伪命题的“烟草院士”。因此,公众对谢剑平的“院士”身份打破沙锅问到底,可以理解且理所当然了。
    既然如此,中国工程院就该正视公众对此事件的焦虑,而不能采用“鸵鸟政策”,回避公众的追问,或者采取模糊态度,对公众的关注不理不睬。可是现在,他们的举措,难免让人疑惑:中国工程院公然将谢剑平的名字列在官方网站“走进院士”栏目中,是在试探公众的底线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国工程院打错了算盘,他们无法逆转“限烟禁烟”的大势,只能给自己增添负面的形象,这是何苦呢?

 

 


寒假期间,学生安全教育很有必要
本期嘉宾: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丽茹
    寒假已经来临,为了让学生过一个平安、欢乐的寒假,在假期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学生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关好门窗,如果有陌生人敲门,千万不能轻易开门,不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注意室内电器、煤气等设备,自己不熟悉的家电不要随便碰触和使用,以防触电、火灾和煤气中毒等事件的发生。
    其次,正逢春运,交通比较拥挤,人流量较大,因此,学生在外出时,要尽量结伴而行,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乘坐无证、无牌及违章超载的车辆。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聊天,更不能吃、喝陌生人给的东西,如果遇到困难直接找警察或拨打110求助。
    再者,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聚餐宴会较多,吃东西要节制,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要酗酒,注意身体健康,要养成“科学饮食,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
    第四,燃放烟花爆竹是孩子们的最爱,但在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在购买烟花爆竹时要选择在正规的、经过批准的店内购买,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燃放烟花爆竹时要选择空旷的地方,防止引起火灾和伤到行人。在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阅读使用说明,切不可对人、对物燃放,最好是在长辈的陪同下燃放。
    此外,收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损害视力;要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常到户外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好好休息,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一学期的学习中去。
    (高世博 卢祎舟整理)

(http://www.yywsb.com)

    【编辑:一伊】
热点周排行

曝光台

最新文章
综合健康资讯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 生成首页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微信: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10909号-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