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网首页 地市:
豫西 郑州 豫北 许昌 周口 开封 卧龙 濮阳 豫东 鹤壁 驻马店 焦作 中医 食品 药监 心理 养生 女性 男性 育儿 两性
医学博士动手能力行不行?
临床型医学博士比科研型医学博士更受医院欢迎。
2012年11月15日疾控3版-医药卫生网
您的位置: 医药卫生网首页> 报纸文章 > 正文
2012年11月15日疾控3版
2012/11/14 18:40:48 来源: 作者:www.yywsb.com  阅读:34353
更多

糖尿病:保护我们的未来
    2009~201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为“糖尿病教育和预防”。2011年,联合国非传染性疾病(NCD)峰会强调了对糖尿病采取行动的迫切性;近日,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将2012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口号定为“保护我们的未来”。今年的活动将行动的迫切性与保护下一代的健康相联系,重点强调教育在降低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方面的重要性。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3个关键信息为:对每个人进行基本的糖尿病教育;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将我们置于疾病风险中;糖尿病人群面临偏见和歧视。
    在2012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本报特别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苏永博士、温县中医院郑素梅主任撰写文章。他们根据丰富的糖尿病治疗经验,为广大糖尿病患者解决实际生活中预防治疗糖尿病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000万,占全球总数的1/5。面对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我们需要共同行动起来,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为减少糖尿病带来的负担而努力。

 


走出误区  科学治疗
河南省人民医院  苏永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在临床中,笔者发现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存在着误区。患者不走出这些误区,会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误区之一:血糖控制好等于糖尿病控制好了
    在糖尿病患者的心中,血糖是唯一重要的指标。这种认识对吗?其实,血糖指标在糖尿病治疗中确实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检测指标。以洗脸为例,我们用自来水洗脸会感到舒服,为什么呢?因为用自来水洗脸会使脸部光滑,因光滑而舒服!假如我们用糖水洗脸会感到黏糊糊的。如果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含糖量过高,必定影响血液的流动速度,造成红细胞运输养料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变性、坏死,出现并发症。换句话说,有血液循环的地方就会有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会涉及全身……但是,血糖并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标,血糖只是糖尿病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即使血糖控制得很理想,糖尿病并发症仍然会出现,这是因为引起糖尿病一系列并发症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氧化应激)。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血管和神经,有血管和神经的组织或器官都会出现并发症,这就意味着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全身性的,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当患者在医院治疗糖尿病时,医生提及最多的往往是血糖,可能给患者造成误解,进而轻视了糖尿病并发症。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控制血糖的费用远远低于并发症检测和治疗的费用,这也提示并发症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不是说血糖在糖尿病治疗中不重要,理想控制血糖仍然是糖尿病临床防治的基础和前提!


误区之二:只重视空腹血糖,忽视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是腹部排空、禁食8小时以上的血糖水平。而我们在正常生活中,吃过早饭,不到空腹状态就该吃午饭;吃过午饭,不到空腹状态,就该吃晚饭。假如晚饭吃得稍晚一些或者晚饭后再吃点零食,那么,一天24小时,空腹的时间就很少,多在第二天早餐前的那一小段时间。如果8时吃早饭、20时吃晚饭,空腹血糖所占的时间是只有4个小时,而人的绝大部分的血糖水平都处在餐后血糖状态。因此,餐后血糖状态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尤其重要的。笔者在此提醒,广大患者在检测空腹血糖的同时,不要忽视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的监测。即使空腹血糖控制得很理想,如果餐后血糖控制不佳,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误区之三:注射胰岛素会“成瘾”
    有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数值很高,但是会因怕上瘾而拒绝注射胰岛素。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胰岛素自加拿大外科医生班亭教授发现以来,在临床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目前,胰岛素在临床的血糖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为什么患者会拒绝注射胰岛素,担心上瘾呢?这来源于以前对糖尿病的分型和命名。以前,专家们认为,服用任何口服降糖药都无法控制高血糖,只有用胰岛素才能把高血糖控制理想,于是把这种类型的糖尿病称之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由此,很多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会上瘾。
    当专科医生告诉你需要注射胰岛素时,请你不要担心,因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不会上瘾!其实,当任何口服降糖药都不能把你的血糖降低到理想状态时,你就需要注射胰岛素了。1型糖尿病和部分开始治疗不当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不能满足需要时,患者就需要外来胰岛素的补充。不得不依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的糖尿病,被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目前,糖尿病的治疗理念在更新,临床上早期注射胰岛素不但能降低血糖,而且能保护自身残存的胰岛细胞。这样更有利于患者可持续、理想地控制血糖。

误区之四:没有任何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不需要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两大特点,即隐蔽性和潜伏性。2型糖尿病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其危害性。没有任何症状,会使患者麻痹大意,导致糖尿病在患者体内潜伏很长时间。患者感觉某个部位不舒服的时候,多是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影响人体健康了。

误区之五:病情轻微不需要治疗
    2型糖尿病的发病初期往往症状是轻微的,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期,也是患者最容易忽略的阶段。任何疾病都是逐渐加重的,因此,笔者提醒广大患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发现患有糖尿病,患者最好在大型综合医院的专科住院,了解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怎么发生的、对人体有多大的危害。同时,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检查,了解有无并发症、哪个系统或器官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展到何种程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如应该如何饮食、服用何种药物、定期复查什么项目。患者最好建立病案资料,把自身的状况置于自己和主管医生的掌控之下,更有利于健康。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温县中医院  郑素梅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标,单靠医生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只有当患者掌握了一定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才能够主动进行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这就显现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快速增长的糖尿病发病率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健康面临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正日益加重,其中糖尿病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更是危害健康的无情杀手。但是,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增长之快更是令人咋舌,称其为“洪水猛兽”也不夸张。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糖尿病患者在2000年时有1.51亿,到2010年时发展至2.85亿。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已不仅仅是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富贵病”,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背负着极大的糖尿病负担,糖尿病人群数量占据全球的1/3。
惊人的数字
    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是高达15.5%,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处于高血糖状态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现状
    由于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遗憾的是,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约2/3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控制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科学防治糖尿病已是当务之急,治疗糖尿病应教育当先。从与糖尿病患者的交谈中了解到,患者非常渴望知道更多的相关知识。很多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在饮食、运动、服药等方面存在很多误区。很多患者表示,假如早10年或5年听到这些知识,就不会得糖尿病了。可见,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何等重要,我们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

 

 

 

疫情就是战场
——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年发展回顾
通讯员  邓莉
    传染病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而且影响政治、经济,甚至影响国家的存亡。据史料记载,强大的罗马帝国及太平天国的灭亡与鼠疫有很大关系。因此,历朝历代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防疫站,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其主要成绩是先后消灭或控制了天花、麻风病、丝虫病、血吸虫病等。
    20世纪,人们在同传染病的斗争中,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疫苗的使用,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了许多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对此,医药卫生界称之为“完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而随着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的提高,“处于第二次卫生革命”的说法取得了共识。
    但是,人们对传染病消灭论的过分乐观显然是不成熟的。例如,1981年,艾滋病的发现;2003年年初,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大面积暴发。这些都告诫我们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是长期和艰巨的。
    疫情就是战场。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把疫情当战场,让职工当“士兵”,在10年中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战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软硬件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疫情就是战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手足口病、疟疾、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出血热、狂犬病、麻疹、乙型肝炎等,曾是周口市流行较为严重的传染病。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的努力下,重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取得了辉煌战果:2002~2011年无霍乱发生;非典除了在2003年出现1例外,没有发生非典病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从由59例减为3例;狂犬病由29例减为15例;出血热由33例减为5例;布病一直保持在3例以下;痢疾由3379例减为2740例;伤寒由23例减为10例;手足口病从2009年的7000多例降为2011年的2441例;猩红热保持在5例以下。周口市成功消灭了天花和丝虫病、麻风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已有效控制了疟疾、麻疹等传染病。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期实施的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和疫情监测、病原监测、外环境监测相结合的科学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霍乱、甲型H1N1流感、伤寒副伤寒、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
    疫情就是战场,建立先进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指挥和快速响应能力。
    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了一支由流调、信息、消毒、后勤物资供应、检验、协调等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队伍,锻炼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
    该中心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加强疫情信息管理,及时预警;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涵盖了传染病、慢性病、健康危害因素、病媒生物、地方病、健康教育,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该中心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相继建立了非典、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的核酸快速检测方法,使周口市在该领域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疫情就是战场,抗击非典表现突出。
    我国首例非典病例于2002年11月发生在广东省佛山市。周口市也出现了1例非典患者。非典不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给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冲击。当疫情发生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灾害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防治工作的关键时刻,该中心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流调组、消毒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等,按照“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总体要求,深入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学校、机关、工厂、工地、街道、社区和农村考察调研,指导非典的防治工作。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该中心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周口市除沈丘出现1例非典患者外,没有继发病例。
    疫情就是战场,控制疫情准备充分。
    准备完善、物资充足。为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对全市的疫情态势认真研究分析,科学预测,积极应对;对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对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支持和技术指导,并结合周口市疫情的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坚持24小时值班,全员上班,双休日和节假日不休息;合理调度应急工作组的各项行动,确保人员和车辆的合理调配、物资和经费的合理利用,同时备齐、备足必须的防护用品、消杀器械、检验试剂等,保证了应急处置方案顺利实施。
    加强指导、提升能力。为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周口市实行例会制度,每天在例会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互通信息,制订工作方案,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制订了具体的督导方案,按照工作目标、防治技术方案要求,组织技术指导组、防控专家督导组深入一线认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现场解决,立即整改;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具体问题下发督查通知书,并采取回头看的工作方式,确保各项措施的无缝隙落实。
    开展调查、及时处置。对于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及其他重点传染病,该中心及时派出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样本采集工作。对辖区内每一例报告病例,该中心按照报告要求填写住址,及时开展流调,对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指导。当接到疫情报告后,该中心在第一时间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诊断,立即组织、派遣应急处理人员赶赴现场或接诊医院,迅速开展流调工作,重点传染病的病例个案调查率达100%。由于各级工作人员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周口市的各种传染病疫情一直控制在较低的发病率内。
    疫情就是战场,努力做好传染病监测、传染病预测。
    该中心按照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主要开展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布病、出血热等病种的监测工作。遵照监测方案的要求,该中心在每年年初的“全市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上对监测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全面完成检测任务。每年5~10月开展霍乱检测工作,全市采集标本800份以上,其中腹泻患者500份以上、外环境300份以上,没有检出过霍乱弧菌。根据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该中心每年开展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监测工作,在川汇区设立了7个监测点,每年监测3000人以上;其他肠道病监测1500份以上,甲型H1N1流感5000人以上。
    该中心对各种重点传染病种类进行了科学预测,根据每种传染病的历年发病率、影响因素变化情况、历年监测结果,运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出血热、狂犬病、霍乱、布氏杆菌病、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H1N1流感等在每年发病情况进行了预测,为领导决策和制订防控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疫情就是战场。经过严格管理、锻炼队伍、科学应对、巧妙预案,该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疫情控制队伍,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疫情控制体系,树立了良好的疾病预防控制形象。

(http://www.yywsb.com)

    【编辑:杨小玉】
热点周排行

曝光台

最新文章
综合健康资讯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 生成首页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微信: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10909号-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