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
职业精神大讨论
⑩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出台受热议
本报记者 陈旭
7月18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从适用范围、规范内容和实施与监督3个方面对全国医疗机构860万从业人员廉洁自律、恪守医德、规范从业作出具体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并把其具体实施情况与年终考核、评级和工资等挂钩。中国医师协会还制定了测评方法,考虑建立“黑名单制度”。此《规范》一出,立刻引起社会热议。
群众:新举措值得称道
“要求医生积极带头控烟、不倒卖号源,还让他们耐心与我们沟通,不给我们开贵药、做不必要的检查……这些规定都很好,让医疗行业更加规范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所有医生都能按照《规范》去做,那以后去医院看病就可以放宽心了。”
“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把医生平时的表现与他们的工资、评级挂钩,那医生肯定会表现很好的。”
…… ……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群众口中不乏这样的称赞声。濮阳市的一名患者告诉记者,自己来河南省人民医院是做介入手术的,在家听说手术之前需要先找主治医生“意思意思”,医生才会给你认真做手术。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生活本来就不宽裕的他特意准备了200元“红包”送给主治医生。而医生根本就不要,还一边指着墙上贴着的“拒收红包”字样,一边叮嘱他拿着200元钱去买点儿营养品好好补补身体。在给患者开药时,医生还嘘寒问暖,十分贴心。看到医生这样,他也就安心接受手术了。
医药代表秦宁苦笑着说,他这个月天天跑医院,每天都等着医生下班,可是连一单生意也没跑成,医生们现在都很谨慎。秦宁担心地告诉记者,如果医生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那他以后的工作将很难开展。
医生: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针对《规范》中提出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8条基本行为规范:以人为本,践行宗旨;遵纪守法,依法执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优质服务,医患和谐;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玉光告诉记者,这是医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平时同事们都是这样做的,有的甚至做得更好。
而对《规范》指出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严格自律,不得索取和收受患者财物,不得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应规范行医,严格遵循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使用适宜诊疗技术和药物,因病施治,合理医疗,不隐瞒、误导或夸大病情,不过度医疗”,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夏威认为,这些在平时的工作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医生的最大心愿就是将前来就诊的患者治好,谁都不想出现医疗事故,看着患者高高兴兴地走出医院,自己也很高兴。可是在诊治过程中,每次遇到一些不配合医生治疗的患者,就会让他很揪心。
夏威说:“给医生制定了行为规范当然是好事,可是又要尊重患者,又要关爱生命,碰到脾气倔强的患者,我们真的很无奈。”夏威认为,《规范》制定得很好,但是有关部门是否也应该向公众大力普及医疗常识,让公众能够在患病之后,自己意识到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护士:我们做得更好
《规范》分别详细列举了管理人员、医师、护士、药学技术人员、医技人员、其他人员等6类人员的具体分类行为规范。其中护士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正确执行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技术规范,全面履行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诊疗、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甚至做得更好。”提起《规范》的内容,河南省人民医院护士赵小念自豪地说。她告诉记者,患者来医院治疗时的心情很重要,而这时护士给予患者的人文关怀尤其关键,它可以给患者以心理支持,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从患者住院到出院,无论再忙再累,她都会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体贴和善的一面。从最基本的住院流程到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每一个环节护士都要耐心地给患者讲解清楚,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患者还要多沟通多交流,找到问题所在,积极解决。
护士张婷婷说:“每一个环节都要花费精力和时间,遇到脾气不好的患者,有时自己还要多担待些!”
呼声:希望《规范》能“药到病除”
高校退休教师高老师说:“希望《规范》的出台能让医疗服务更加规范、科学,让长期存在于医患之间的顽疾能‘药到病除’!”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就明确规定: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可如今这种风气在医疗行业并未得到有效遏制,高老师认为其原因就是对医疗行业不道德行为的警示和处罚力度不够。
这一点,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非常重视对医生的道德约束,凡违背道德规范的医生,将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比如,按照全美医师协会的规定,凡是有收受“红包”行为的医生,将毫无商量地被打入“黑名单”,不再被美国境内任何医疗机构聘用。医生这个职业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因此,几乎所有的医院和医生都将收受“红包”视为耻辱,并常常会主动揭发。
高老师说:“《规范》的出台,对医生道德的行业自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对促进医患和谐是一件好事,希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都能够认真履行。”
媒体摘要
民营医院难长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姚岚认为,我国民营医院大部分都是营利性的。国外很多民营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投入的钱都用来支付医院的运行费用,捐赠的钱主要用于改善服务能力、聘用更好的医生,而我国民营医院没有合理的补偿渠道,也没有社会捐赠。我国事业单位将医务人员以“单位人”的方式管理,加上社会保障机制缺失、学术研究平台差异等多方面原因,现有的优质医护人才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要想生存,必须错位经营,提供专科或高端服务。我们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办医,一方面应该营造竞争环境,另一方面还要限制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在满足当地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下,严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的扩增,对公立医院开展的业务范围和高端特需服务予以限制,积极培育民营医院市场,同时探索监管新思路。
(据《人民日报》8月23日报道)
约两成白血病患儿因治疗不当死亡
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日前举行的白血病儿童联谊会上,该院儿科教授冯梓梁指出,我国每年新增小儿白血病的治愈率最高可达80%。但我国小儿白血病治疗的国家方案仍然存在低危患儿治疗过度、高危患儿治疗不足的问题,因而导致约20%的患儿死亡。冯梓梁呼吁,无论是为了防止因治疗不足而导致复发,还是为了防止因过度治疗而导致化疗并发症,小儿白血病治疗的国家方案都应该重新进行调整。(据《广州日报》8月21日报道)
广西:大部分患者“上得去下不来”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有一条“双向转诊”通道,但是这条通道却一直存在“肠梗阻”,患者转上容易转下难。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曾志羽表示,疏通“双向转诊”通道需要多方努力。卫生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关细则(如转诊指南以及相应的奖惩办法等),通过政府投入和大医院技术帮扶等多种手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时,群众的就医观念也有待转变。(据《南国早报》8月22日报道)
(上接第一版)
三问:站起来,真的很难吗?
尽管有很多研究表明,久坐不利于健康,但对很多人来说,花点儿时间站起来活动,仍然非常困难,尤其对需要伏案工作的人来说。
某网站的编辑孙倩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转。在上班时间内,除了吃饭、上厕所、喝水和沟通问题外,孙倩至少有8个小时面对着电脑。孙倩无奈地说:“一个同事最近总是脖子疼,不得不去做牵引。”
对此,王祥善主任说,对于不得不久坐的人来说,应尽量想办法多站起来活动。经常用电脑工作的人,工作一小时左右就要站起来活动一下,哪怕去一趟卫生间,打扫打扫办公室,也比坐着有利于健康。
硕士研究生魏娟娟告诉记者:“我的手指和腿经常有麻木感,医生说我缺乏运动,建议我多运动,可是我就是坚持不下去。像我这种整天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都懒得走出宿舍一步。”魏娟娟说,虽然她时常会有麻木感,但是因为懒得活动,也就习惯了这种感觉。
站起来真的很难吗?魏娟娟说:“其实也不难,就是自己太懒了,不想动!”出租车司机吕女士说:“我每天都坐在出租车里,腿、胳膊、臀部都有不适感,可是这么热的天,真的不想出去活动!”
四问:站得久就健康吗?
久坐有损健康,那么久站有利于健康吗?王祥善说:“从医学的角度讲,久站会增加膝关节、髋关节的负重,尤其是比较肥胖的人,久站会增加患关节炎的风险,俗话‘久立伤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梅祥胜说:“久站同样会增加患下肢静脉曲张的风险。教师、厨师、营业员和理发师每天都要站立数小时,下班后腰酸腿痛,容易患腰肌劳损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
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在城市的发病率为5%左右。这与人的职业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常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者久坐的人身上,如老师、营业员、会计、办公室人员和农民。有资料显示,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有30%的人从事需要久坐的工作,60%的人从事站立性工作和体力活儿,说明不活动的站立对下肢静脉造成的损伤更严重。
梅祥胜建议,上班族要避免久坐、久站,工作一小时左右要自觉站起来活动活动,变换一下姿势。总之,无论是坐还是站,都要有个度,要适量,这样做才有利于血液循环,有益于身体健康。
王祥善强调:“不管是久坐还是久站的人,我都建议他们每小时活动10分钟,尤其要活动小腿。对久坐或久站的人来讲,骑自行车是一项不错的运动。另外,睡觉的时候,可以在脚下垫个枕头,抬高双脚有助于缓解久坐或久站带来的下肢静脉曲张。”
确山:卫生应急大练兵
紧急转运
现场救治
现场取样
迅速出诊
8月10日下午,确山县卫生局在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模拟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演练按照现场求救、及时上报、领导决策、启动应急预案、卫生应急监测、现场应急处置、应急终止的程序进行。此次演练提高了该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丁宏伟 胡志斌 金海波/摄
周口市启动25个中央投资卫生建设项目
本报讯 (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陈高峰)近日,记者从周口市2012年中央投资卫生建设项目启动会上了解到,今年该市共启动25个中央投资卫生建设项目,其中包括1所县级医院建设项目、21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所儿童医院建设项目、1个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和1所艾滋病定点医院建设项目。
周口市结合实际,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县级“三院一所两中心”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该市已先后分6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710个,累计投资9.6亿元,新增建筑面积80.8万平方米。
沟通无限
医患情深
一片真情待患者 三面锦旗谢医恩
本报记者 高志勇 通讯员 韩振华 秦黎阳
“感谢鹤壁市人民医院的曹医生、王医生和神经内科的护士们,3面锦旗也不足以表达俺的感激之情,俺还要在老伴出院那天放一挂鞭炮庆祝哩!”8月16日上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办公室,住院患者李树莲的老伴王学洲手捧3面鲜红的锦旗连声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王学洲的3面锦旗,一面是送给该院神经内科医师曹广军的,一面是送给针灸科医师王霞的,还有一面是送给神经内科全体护士的,感谢医护人员用精湛的医术为他的老伴减轻了病痛。
“我们一百个满意”
患者李树莲是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刘寨村人,今年64岁,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至鹤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曹广军医生针对她头晕、头疼伴左侧上下肢活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采取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一系列治疗措施,迅速控制了病情。面对患者焦急的情绪,曹广军用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逐渐打消了患者的疑虑,让患者重新树立了恢复健康的信心。每一次查房,曹广军不仅询问患者的病情,还和患者拉家常,从生活、饮食和服药等方面一遍遍地叮嘱患者应注意的问题;每一次下医嘱,曹广军都反复斟酌、充分论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王学洲多次想请曹广军吃饭,都被曹广军婉言谢绝了。王学洲不禁感叹:“以前我听说大医院里送‘红包’、吃喝成风,我们心里没底儿。曹医生不仅医术高,医德更高,我们一百个满意啊!”
“这儿的护士比俺闺女还贴心周到哩”
住院一个月来,神经内科的护士们也和王学洲成了朋友。知道患者来自农村,护士们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方便。当患者家属不在身边的时候,护士们就默默地承担起护士和家属的双重职责,换液体、搞卫生、买饭菜……样样不耽误,把对患者的关怀体现在每个细节中。在7月最热的“桑拿天”里,病房里的空调出现了故障,维修人员来了两次也没有修好,王学洲心急如焚。护士长张雅敏一边安慰患者家属,一边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当得知需要更换空调压缩机的情况后,该院当即决定购买空调压缩机,让维修人员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空调修好了,清凉舒适的环境又重新回到病房,王学洲逢人便说:“病房里这些护士比俺自己闺女还贴心周到哩!”
“医德高尚,神针一根”
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后,曹广军决定为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治疗。针灸医师王霞每天上午带着仪器来到患者的病床前,先做针灸治疗,再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王霞精准的针灸手法让患者叹服,微笑服务更让患者感到温暖。经过两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好转,已经可以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路了,这在患者刚入院时几乎是不敢想像的。“医德高尚,神针一根”,锦旗上8个金灿灿的大字定格了患者对医生的赞许,也是送给一名医生的褒奖。
“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请吃饭,他们不去;给东西,他们不要。俺想了又想,只能用3面锦旗、一挂鞭炮来表达俺的感激之情!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讲医德医风,听说你们医院也在搞‘满意在鹤医’活动,俺不仅满意,更是感动啊!”王学洲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患者家属的心声。
面对满墙的锦旗和成堆的表扬信,护士们说:“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患者却给予我们这么高的评价,可见用优质服务去感动患者是多么重要!”
七夕,他收到了世上最珍贵的礼物
妻子给丈夫捐肾,配型相似度比亲兄妹还高
本报讯 (记者 李荇 通讯员 邢永田)又到一年七夕(又称中国“情人节”),如果收到豪宅、香车、钻戒等礼物,当然让人心动。来自周口市农村的徐四敬却认为,他收到的礼物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8月22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闫天中在查房时说:“肾功能恢复良好,再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听到这个好消息,徐四敬夫妇抱头痛哭,喜悦的泪水把长期的压抑一扫而光。
一年前,徐四敬患了尿毒症,多次透析治疗后,家里的积蓄被全部花光,还欠了一屁股债。他的家境不好,子女又多,他还得了“绝症”,眼看着整个家都快撑不下去了。透析治疗是没钱做了,要想活命,唯一的希望就是接受肾移植手术。可是,要找到合适的肾源谈何容易。
在这危急关头,他的妻子王永霞作出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那就是给丈夫捐肾。这个想法遭到所有家庭成员的坚决反对,理由有两个:当子女的怎么能让母亲捐肾;母亲和父亲没有血缘关系,很难配型成功。
王永霞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配型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很意外。夫妻俩不仅血型相同,而且配型相似度甚至超过亲兄妹。拿到检查结果后,全家人高兴得像中了彩票一样。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闫天中解释说,这种情况纯粹是巧合。
闫天中说,河南省人民医院作为全省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医院,可以开展肾脏、肺脏和肝脏的移植手术。就肾脏移植手术而言,只有不到1/10的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合适的肾源,目前还是以亲属间的捐献比较多。虽然国家采取了不少措施,鼓励和引导遗体器官捐献,但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团体心理治疗为患者重建自信
本报讯 (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段江涛)8月13日,记者走进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身二科。刚进走廊,记者便听到令人鼓舞的欢呼声——你真的很不错,你真的很不错,你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错!记者悄悄地推门进去,看到一名护士带领着一位男士被参与者围在中间,大家纷纷向那位男士竖起大拇指,那位男士脸上流露出自信的笑容。他们正在进行的是团体心理治疗,这在我省还不多见。
据张朝辉博士介绍,该院开展的团体心理治疗,目前主要是以自信训练为主的一种行为治疗。训练通过理论讲解、心理游戏、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参与者增强自信心,在实际生活中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肯定自我,消除恐惧感或自卑心理。自信训练的重点在于技巧的学习,让参与者能够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向这个世界表达自己。
目前,已有10余名参与者通过自信训练,消除了自卑心理和恐惧感,重新树立自信心。
团体心理治疗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它的迅速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团体心理治疗作为一种经济、简捷、高效的治疗手段得到广泛推广。
(
http://www.yyw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