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张朝辉
2014/2/14 10:15:28 来源:0 作者:www.yywsb.com 阅读:24751
她,一身素衣,皎洁玉立,清秀而质朴,平凡而美丽。

  她,一腔热情,追技术之精湛,撒大爱于人间,用行动诠释医者誓言。

  她,满怀爱心,用真诚和微笑,去抚慰那一颗颗被病痛折磨的心灵。

  她,就是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的张朝辉医生。1996年6月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治病救人、精医济世的梦想走进了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在这里一干就是18年。精神病医院,在外人眼里就是疯子的集中地,是一个谁都不愿意去的地方,而她却选择了。凭着对事业的勤奋与热爱,对患者的真心与忠诚,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18年来,她朝夕与精神病障碍患者在一起,以医者仁心,爱洒杏林,呵护着患者的心身健康,探索着人类那神秘的精神世界。

  用仁心铸造医魂。

  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名平易近人的专家,是一名热爱教学的教授,更是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每天面对精神病人这一特殊群体,随时可能出现躁狂、抑郁、冲动、伤人、毁物、自杀等行为,作为科主任的她,并没有害怕,而是直面患者,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体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用超常的耐心、博大的爱心校正着精神疾病患者“失衡的精神世界”,用良好的医德赢得领导、同事、患者及家属的认可,用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精神和真抓实干、迎难而上的作风,实践着她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人生理想。有多少患者痛不欲生、神智错乱地来到病房,又有多少患者经过她精心的治疗,满脸阳光地离开,她也记不清了。每天萦绕在心的是每一个病人的喜怒哀乐,每一个病人的康复进展。治疗精神障碍患者,不但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超出常人的爱心,因此,科室里每天早上第一个出现在病人床前查房的是她;每天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病人的也是她;病人有困难了,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仍是她。当康复出院的外地患者不方便来院开药时,她就打电话了解病情,为病人寄药。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错过饭时是常有的事,可她为了让远道而来的病人能看完病后及时赶回家,总是坚持诊查完最后一个病人才离开。无论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病人需要,她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并想方设法降低病人的费用。“想把你比做一株春兰,你却有牡丹的芬芳”,这是一个患者家属放置在她办公室一角花篮彩带上的一句话。那天她接诊了一个从新疆远道慕名而来的患者,她一眼就看出了家属眼里的期盼和孩子眼光里的呆滞、抑郁和绝望。原来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受到了刺激,患上了严重的考前焦虑,不想上学,多次试图自杀。看着眼前刚要盛开的生命,就要枯萎,她的心也痛了。她拉起那孩子的手,和她促膝长聊,讲自己上学时的成功与失败,讲人生的目标与意义,直到那孩子抬头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她,并开口和她说话……。一个月后,孩子出院了,感激的父母跪倒在地:“您救了我的孩子,就是救了我全家”。这样的事,数不胜数,还有那些自农村、山区的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因病致贫,因病返困,有些患者拿了药以后,连返家的路费都没了,对此,她感同深受,多次为病人送上回家的路费,为患者和家属买来食品和饮水。她视病人如亲人,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在她的带领感召下,全科医护人员时刻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各项工作均走在医院的前列。她用医者仁心、博大爱心,用自已的人格魅力塑造出了一支优秀的医护团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2013年她被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授予“最美精神科医师”荣誉称号;多次被新乡医学院和医院评为“十佳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以爱心投身公益。

  “既然投身医学,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岗位上,爱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这是张朝辉常说的一句话。出于一个医学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她尽量抽出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近年来,先后在河南电视台、新乡市电视台上做健康知识讲座60余次;在报纸上撰写精神卫生科普文章200余篇;组织科室人员到学校、社区、农村、山区进行义诊16次,宣传精神卫生科普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心理与精神疾病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几年来,她的足迹踏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2010年为全省18个市建设银行系统的职工进行了“快乐工作,心身健康”的巡回心理健康讲座。2011年,又受邀参加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在全国30座城市的50家500强企业开展的“2011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暨2011中国企业健康管理巡礼”活动。她还身兼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青年医师联盟主席团成员、河南省行为医学会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心理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征兵心理访谈专家、新乡市第十届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她积极参加这些协会和组织举办的公益活动,把自己所掌握的精神卫生知识广泛向社会传播。

  以科研带动临床。

  张朝辉的专业研究方向为情感、焦虑障碍和心理治疗。多年来,她带着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着探索与思索,查阅研读了大量国内外情感、焦虑障碍和心理治疗方面的信息和书籍,结合自身临床工作实际,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无数个夜晚,实验室雪白的灯光将她的身影投射在身后的墙上,她所在团队的助手都说:“那是张老师给我们留下的最深、最美的身影,那是一个探索者的身影”。近3年来,她所主持的社会心理因素与P300.SSR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等科研课题6项,获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一路走来,一路付出,一路撷取。在她的不懈努力和带领下,她所在的临床心身疾病二科尽管成立时间较晚,但是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医院的一张名片,2011年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重点科室”,许多治疗技术填补了国内心身疾病治疗的空白。她本人也分别被河南省教育厅、卫生厅授予“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荣誉称号。

  用创新引领发展。

  从医18年来,她一心扑在所热爱的精神卫生事业上,学风正派,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创造性的成果。对业务水平的提升,张朝辉从来没有满足过。2005年,已经在临床工作多年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大学攻读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师从著名的精神病学与心理学专家张亚林教授;2009年在北美地区最大的精神卫生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成瘾和精神卫生中心,她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师Judith Laposa学习心理治疗;为了开拓视野,她坚持多年自修英语,还担任着《临床心身疾病杂志》英文编辑。为了全面提升自己所带领团队的整体素质,在科室成立之初她就坚持每天晨会学习英语制度……2009年10月的多伦多,秋高气爽,在此学习的她没有时间欣赏当地美丽的风景,而是在深深地思考着一个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高风险、高要求的人群比例逐渐增多,人们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而自己就是研究情感、焦虑障碍和心理治疗问题的,能不能让国内的心理治疗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呢?学习结束后,她立刻投入到了自己的研究中,“职业人员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很快在教育厅获得了立项。她特别强调心身疾病的治疗要坚持“心” 、“身”同治,“身乃皮囊,心乃弥贵,以心怡身,方得极诊”,在她的带领下,该科的心理治疗从无到有,再到治疗规范、系统,逐渐形成特色,深受患者的欢迎。

  时光如流,岁月如歌。张朝辉医生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病人的大爱无疆,对精神卫生事业的孜孜以求,诠释了一名精神卫生工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她凭着“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赤诚,做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患者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每一个患者都是我应该感恩的对象,我唯有全身心的为我的患者做好服务并使患者满意,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编辑: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