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淅川县卫生监督所
2014/2/14 8:45:18 来源:0 作者:www.yywsb.com 阅读:19508

  淅川县卫生监督所成立于2006年11月,编制30人,股级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卫生监督所成立以来,认真履行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卫生监督执法职责,为全县人民的医疗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等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保障,较好地服务了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

  2013年以来,我所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卫生监督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监管、履职尽责、保障有力”的执法理念,以开展“卫生监督质量管理”和“效能建设”活动为载体,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开展监督稽查和划分党员责任区为手段,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督导与规范、打击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扎实开展日常监督、卫生许可、法律宣传和专项整治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监管能力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执法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我们紧紧围绕“提高监督工作质量”这一主题,加强学习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我们要求各科室每季度根据工作实际确定一课题,围绕课题每月有一专题。同时还根据卫生监督工作的特点适时开展技能比武,组织开展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演练、行政处罚案件现场处置演练、现场快速监测技术比武等活动。通过上述方法和措施,充分调动了执法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监督人员的素质和监督执法水平。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强化业务学习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所领导和党员、积极分子、业务骨干一道积极学习讨论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理论、新思想。通过学习和讨论,查明了工作中的不足、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奋斗目标,使全体卫生监督人员的思想得到统一、行动得到统一、干劲得到鼓舞,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高行政效能

  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更好服务于县域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组织专人对承担的法定职权进行了梳理,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使卫生监督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阳光作业,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结果。二是规范监督行为。在卫生监督工作中,我们要求全体人员以法律为准绳,以实事为依据,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切实解决执法工作中的“三位”和“三为”现象,即缺位、错位、越位及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我们开展了“321”活动,即通过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服务标准“三个规范”,实现监督执法质量和监督服务水平“两个提高”,达到“一个满意”即群众满意。三是严格稽查考评。为保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达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我们根据《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的规定,制订和完善了卫生监督稽查程序、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待岗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制订完善考核办法,健全考核内容,明确奖惩措施,把考核结果与个人评先、评优和技术等级评定挂钩。四是提高办事效率。为做好卫生许可工作,我们在县行政审批大厅派驻了工作人员,在单位设立了办证室,对申请办证的单位印制了统一制式的申请书,并对审批条件、申请书的填写方法、提交的材料进行公示,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实行一次告知,不但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办事效率。

  三、完善监管体系,实现卫生监督“全覆盖”

  1、加强网点建设,实现全覆盖。2013年以来,按市局要求对乡、村协管工作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实现了机构名称、标示标牌等“十统一”。形成了县有卫生监督所、乡有协管站、村有协管信息室三级卫生监督协管体系。形成了县有卫生监督所、乡有协管站、村有协管信息室三级卫生监督协管体系。聘用卫生监督协管员、村级信息员,协管经费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划拨,对各乡镇的协管工作由卫生监督所进行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协管经费挂钩。目前各协管站均健全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配备电脑、通讯设备、采样取证工具,档案柜等设备,监督协管网络体系运行良好。

  2、强化队伍建设,明确工作职责。为增强乡镇卫生监督与卫生监督协管能力,最大化的发挥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协管的效能,乡镇成立卫生监督协管站,同时加挂卫生监督办公室的牌子。对人员,我们对原聘任的卫生监督员和协管员进行重新聘任,人员由卫生院推荐,经监督所审核,报卫生局聘任,同时聘任为卫生监督员和协管员。经确任卫生局聘任的59名人员为卫生监督员和协管员。职责是在监督所的指导下,协助管理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等卫生监督的日常监管工作和协管信息收集报告等工作。卫生协管信息员由乡镇协管站考核批准,报卫生局和监督所备案,共聘任496名村级卫生协管信息员,负责本辖区的卫生协管信息收集、处理和上报工作。

  3、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监督、协管能力。2013年我县共举办卫生监督、协管员培训班6期,从法律法规、专项卫生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文书制作、卫生协管的技巧等为内容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监督、协管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了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的法律意识。2013年,全县各乡镇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和生活饮用水共建立档案1252份,协管巡查2100次,信息报送75条,达到了一户一档。特别是在亮剑行动中,乡镇卫生监督、协管人员报送案件调查取证材料53件,经卫生监督部门审查采用的42件,均按程序实施了行政处罚,节约了卫生监督成本,提高了监督效率。

  4、扎实开展活动,认真做好公共卫生监管。结合节日特点和上级工作要求,每年我县都积极组织开展好元旦、春节、国庆节等节日期间“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学校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医疗市场专项整治”、“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等多项活动,并根据活动按排及时进行督导,促进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5、强化督导检查,促进协管服务。按照“监督协管服务规范”和市局的要求,我们对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实行季度督导和年终总评的方法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协管经费挂钩。通过督导考评和信息通报,极大的调动了协管站和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日常巡查、信息报送、人员培训、档案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规范。

  四、加大监督力度,规范医疗秩序

  (一) 扎实开展亮剑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根据省、市2013“亮剑行动—四季严打”文件精神,我县认真组织实施。在2012年亮剑行动的基础上,在公安、计生等部门的配合下,加强了日常监管力度,开展了集中专项行动,组织集中整治8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人次,车辆35台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287家,取缔无证行医单位19家,查封诊疗设备16个,药品22箱;行政罚款19户,处罚标的5.8万元,警告113户。

  (二)规范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

  1、制订方案,全面动员。2013年10月,按照卫计委等六部门印发的《进一步规范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3年“亮剑行动-四季严打”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我局制订了《淅川县进一步规范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了动员会,扎实开展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2、实施约谈,教育先行。为了保证打击的成效,我们首先采取柔性执法手段,对从事非法行医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约谈,对非法行医者进行法律宣传、教育,讲明当前的形势及从事非法行医的社会危害,讲明非法行医是法律法规明令禁的行为,劝戒非法行医者转行、自动停业或申请执业许可,共约谈36家,制作约谈记录36份。卫生局对职工在外办医的6个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要求限期整改。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电视公告、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对社会各界进行宣传,电视公告2次累计10天,宣传单3万份,张贴政府通告700余份。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的卫生法律知识,增强了管理相对人的自律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环境,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集中整治过程中,共接到各种举报电话12个。

  4、集中打击,成效显著。为确保有效打击非行医行为,净化医疗市场,我所制订了详细的打非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自10月18日开始,在城区和城乡结合部采取日常巡查与集中打击相结合,每周开展两次集中整治,共开展11次集中打击,共出动人员210人次,车辆92台次,打击取缔23家,没收中药44袋约合1000余公斤,散西药130袋约合2000余公斤,输液架22个,听诊器20个,血压计18台,中药抽屉232个,产床1张,收缴各类招牌12块,摘牌6家,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5家,行政罚款决定金额3.8万元。同时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26家药品零售店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查出有坐学医行为的单位2家,分别进行了下达了行政处罚文书。

  通过我们的努力,近年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多次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授予卫生监督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依法行政先进集体;县人大评议的54个行政执法单位中我们位居第10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大监管力度,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编辑: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