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如何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
|
□巩倩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输血并非绝对安全,它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何确保安全输血,预防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有效救治,是临床医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输血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上,输血的不良反应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发热反应 这是输血后最常见的反应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通常可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 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对所输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就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轻度的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会突发支气管痉挛、紫绀等症状,甚至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等症状。 溶血反应 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在女性患者身上。患者在输血之后,体内的红细胞遭受到了重创和破坏,容易导致溶血。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肾功能不全、血红蛋白尿等严重症状。 尽管这些不良反应是少见的,但它们仍然可能会发生。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了解这些可能出现的反应,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 严格筛选血液来源 选择正规、可靠的血液来源,并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可以有效预防因血液污染或病原体携带等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血液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的无菌和规范。这样可以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细菌污染或交叉感染等不良反应。 做好患者评估和监测 在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过敏史等。同时,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给予适当的预防药物 对于有过敏史或高风险的患者,可以在输血前给予适当的预防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或抗热源药物等,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良反应发生后的救治措施 及时识别不良反应 医务人员应熟悉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表现和识别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置。 迅速采取措施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抗过敏、抗休克等药物治疗。对于严重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换血或透析等治疗。 加强学科协作 在救治过程中,有时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血液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救治方案。 综上所述,安全输血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筛选和检验程序,规范采血和输血操作,可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