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琨
凡是发生在骨头上,或者是其根源发生于骨组织成分的肿瘤,都称为骨肿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骨肿瘤是一个陌生的病名,比较熟悉的病名是癌症。因为骨肿瘤,尤其是原发性骨肿瘤发病率非常低。因此,很多人因缺乏对骨肿瘤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的了解,会产生慌张、紧张情绪。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骨肿瘤有哪些临床特征? 1.局部肿胀,出现明显肿块,哪里凸起都可感到肿胀;2.关节疼痛,以及关节周围异常活动;3.若是盆腔肿瘤,会使盆腔周边组织受到压迫,造成排尿困难;4.若是肿瘤长在脊椎和骶骨上,会引起肢体瘫痪、大便困难、失禁等功能障碍;5.身体畸形,多是关节处骨肿瘤引发的,比如膝关节周围可能造成髋部朝内翻;6.病理性骨折,发生肿瘤的位置,骨质异常脆,若不慎骨折,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早干预治疗。 骨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涉及哪些内容? 从以下几种类型的骨肿瘤来介绍一下,临床病理诊断中的相关内容:包括额窦、面骨和颌骨,其他部位罕见。 骨肿瘤:包括良性、恶性、交界性,以骨瘤来说,是一种良性、生长缓慢的成骨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颅骨区,包括额窦、面骨和颌骨,其他部位罕见;而颅骨区以外的肿瘤是否存在骨肿瘤还存在争议,出现在骨膜上的骨肿瘤多半是皮质旁骨肉瘤或者骨膜骨肉瘤,而所谓的“颅骨区外骨瘤”,尤其是浅表性的,做手术后容易复发,故而又认为其有潜在恶性,需做一次性局部大块骨切除,方可祛除潜在隐患。 又如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其在组织学形态上并无太大差异,故而很容易在病理诊断时出现失误,其中肿瘤直径≤1厘米,疼痛感剧烈,对水杨酸之类的药物敏感,在进行临床病理诊断时,被确认为骨样骨瘤;若肿瘤直径>2厘米,则应诊断为骨母细胞瘤,若肿瘤直径处于1厘米~2厘米,瘤体分布在髓腔中,可诊断为骨母细胞瘤,若是瘤体长在骨皮质位置,则应诊断为骨样骨瘤。需注意的是,在发生骨样骨瘤时,可能会引发周边关节滑膜反应性炎症,比如有一名患者在进行临床病理诊断时,做左踝关节滑膜活检,依据检查结果,医生诊断其为类风湿关节炎,在两年后进行检查时,发现同侧胫骨下端出现比较典型的骨肿瘤。 骨软骨瘤:是一种位于骨表面、具有软骨帽的骨性突起,肿瘤具有髓腔,并与基底部宿主骨的髓腔相延续,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内生软骨瘤也是一种好发生于四肢管状骨的骨髓腔内的良性透明软骨肿瘤,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病变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常见的临床表现首先是疼痛,其次为逐渐增大的质硬肿块;还有肿胀、关节运动受限和压迫神经现象;其他症状与继发性并发症有关,比如骨折、黏液囊肿形成、关节炎、压迫邻近肌腱、血管或脊髓等。恶性软骨瘤以软骨肉瘤为例,这种类型的肿瘤患者普遍年纪偏大,有着较长的病史,且有近期加剧特征。故而针对软骨瘤不论是恶性还是良性,应安排一次性切除。 转移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转移性肿瘤,患者多集中在40岁~60岁,发病位置多集中在骨盆、胸骨、椎骨、颅骨等位置,但手足部的骨很少被累及;症状包括肿胀、疼痛,有时会伴有病理性骨折现象,若累及脊柱,还可能会出现神经性症状,并可能出现溶骨所致的高钙血症,需要格外注意。 成骨的其他病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也称为韧带样纤维瘤,由温和的梭形肿瘤细胞和丰富的胶原构成,这种肿瘤一般被认为是良性的,但在多年临床病理研究中发现,其具有侵袭性,可能会引发局部浸润复发。 骨纤维结构不良,这种疾病症状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其中骨纤维结构不良是源于纤维结构不良的新疾病,病损多分布在胫骨中段前壁,也可能同时出现在胫腓骨、腓骨,病变多集中在低于7岁~8岁的儿童,基本上不会有超过18岁的患者,但也不排除极个别的特殊情况,病变多发生在骨皮质,不会影响髓腔完整度,具体症状的严重程度需参考其他因素而定。 尤因肉瘤,是显示特定的遗传学改变的神经内分泌来源的小圆细胞肉瘤,为儿童和年轻人第二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或肿胀,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惊醒,受累区域伴有或不伴有肿块。 综上所述,想必大家对骨肿瘤及其临床病理诊断有了大致了解。以上只是骨肿瘤之中比较典型的病理特征,仅供大家参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详细了解,以便具备基本的临床病理诊断报告阅读能力,在面对相关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也需要引导骨肿瘤患者正确认识该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遵照医嘱,只有及早干预、及早治疗,才是正确的防治之道。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省骨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