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在内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河南多地医疗机构呼吸科和儿科就诊患者数量居高不下。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各级医疗机构走访发现,面对持续增加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人数,全省各医疗机构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并呼吁广大群众做好自身防护,科学防治。
中医医院:中医药防治有方
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盒靠谱吗
本报记者 常 娟
多措并举 有序应对就诊高峰
11月29日8时,已经高强度忙碌近1个月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史长松准时出现在儿科五病区病房。
“孩子现在咳嗽得不明显,但也得排痰。像这样做才能达到排痰的效果。”在一名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床旁,史长松挂好听诊器,弯下腰,边用右手叩击患儿背部边说。站在一旁的患儿父亲跟随示范动作练习。
史长松介绍,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人数持续上升。目前,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已接诊患儿3000多人,年龄最小的只有3个月。
除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记者近期还走访了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面对持续上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人数,全省各医疗机构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
多种病原体叠加
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
国家卫生健康委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开展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我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其中,1岁~4岁人群以感染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岁~14岁人群以感染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岁~59岁人群以感染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60岁及以上人群以感染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河南流感处于快速上升期。特别是进入10月以来,郑州市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同时出现了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感染的情况,如流感与合胞病毒、流感与腺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叠加感染。叠加感染不仅出现在儿童中,成人也存在叠加感染的风险。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二室主任张肖肖介绍,在河南流行的流感毒株中,以甲型H3N2流感亚型为主,三价流感疫苗和四价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感染此类病毒。因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记者走访郑州市郑东新区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预防接种门诊发现,在排队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中,老年人和儿童居多。
全省医疗机构积极应对
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不少医疗机构就诊患者持续攀升。对此,全省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纷纷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就诊高峰。
11月26日,为保障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感染人群就诊需求,河南各地卫生健康委将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信息(包括机构地址、儿科服务时间、对外公开电话等)公开,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为保障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河南省人民医院加开了儿科病房和儿科午间、夜间、周末门诊。该院儿科223名医务人员昼夜连轴值守,儿科急诊24小时接诊,为危急重症患儿提供快速畅通的就诊保障。
河南省胸科医院医务部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乔亚红说,为方便患儿就诊,该院专门开设儿童病房区域,由感染防控科现场指导,将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进行物理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为应对病毒种类繁多的情况,该院医学检验科新增通过采集咽拭子、痰标本进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及耐药基因检测等项目。
同时,河南省胸科医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院医师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开展免费肺炎支原体感染筛查活动,开通24小时住院绿色通道,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宣教,同时增加空气、地面、物表消毒频次,确保诊疗环境安全。
“针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增多的情况,我们还紧急添置了儿童气管镜、呼吸机、监护仪等器械,确保第一时间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乔亚红说。
自10月15日起,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增设11个内科晚间门诊,东三街院区和南院区增开2个晚间普通内科门诊,呼吸科、中医科开设午间延时门诊,每天累计增加坐诊医师15人。该院还在门诊配套加开药房窗口、检验、超声、医学影像、心电图检查单元,确保检查、检验、诊断、治疗与日间门诊服务无缝对接;扩大输液区域,增加候诊椅和输液区域面积,增派护理人员;动态调整床位,转化部分外科、康复病区为呼吸内科病区。
重点做好“一老一小”
人群防治工作
乔亚红说,因抵抗力较弱,老年人和儿童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易感人群。要重点做好“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
“家人应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基础疾病情况和感染严重程度,判断老年人应该居家养护还是去医院就诊,同时密切观察症状。若老年人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尤其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乔亚红说。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呼吸科主任汤昱介绍,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今年肺炎支原体肺炎出现低龄化特点,3岁以下的婴幼儿也有发病。与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同,流感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出现。儿童流感早期症状为突然高热,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儿童不太会表达,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不好好吃奶、少动等症状,需要家长特别关注。
汤昱说,腺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因。它还可以引起咽结膜热、角膜结膜炎、胃肠炎、腹泻等。普通腺病毒感染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目前尚无明确针对腺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针对并发症治疗。
“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家里如有儿童患病,症状较轻的话,建议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郑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吴彪说。
网传药方不可信
安全用药遵医嘱
针对网传的“用药三件套”(阿奇霉素加布洛芬,再加感冒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说法,郑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刘青说,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窗口期是出现发热症状后5天~10天。如果过了治疗的窗口期,患者出现后遗症、并发症的概率会大大增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家长不要随意让患儿使用阿奇霉素。
刘青建议,患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人,用药需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不规范的“混搭”用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那么,普通人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呢?吴彪提醒,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心情愉悦,提高身体素质;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降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员聚集场所,如有需要建议佩戴好口罩;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症状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免疫力较低的人员时。
家长带着孩子排队采血。 许冬冬/摄
医务人员对孩子进行诊治。 许冬冬/摄
11月30日,在焦作市高新区实验幼儿园,医务人员宣教传染病防治知识。连日来,焦作市高新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走进中小学、幼儿园宣教传染病防治知识,加强冬季传染病防治工作。 王正勋 侯林峰 李亚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