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  

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
□景晓慧

   气管插管是一种医疗操作,将一根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患者气管内,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通常用于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或其他呼吸道管理操作的患者。因此,对于在重症医学科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通过将一根柔软的导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内,来保持气道通畅,支持机械通气和氧合。在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先对患者的气道进行评估,然后使用适当的药物或镇静剂使患者处于镇静状态,减少咳嗽和喉部反射。接着,通过喉镜或光学纤维镜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并将导管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最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重症医学科中,气管插管技能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或支持氧合时,或者在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或窒息等紧急情况时,都需要使用气管插管技能。此外,气管插管还可以在患者需要进行呼吸道清除或吸氧等治疗时使用,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能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哪些患者需要气管插管
    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情况包括:呼吸道阻塞或呼吸困难,导致通气不足,如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需要进行呼吸道保护,如手术、昏迷、深度镇静等患者;气道异物或分泌物过多,需要清除;呼吸衰竭患者需要进行呼吸道管理,如哮喘、肺炎等。
    另外,气管插管还有一些禁忌证:颈部损伤或颈椎骨折,气道严重畸形或解剖异常,严重的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极度衰竭或濒临死亡。
气管插管流程
    操作气管插管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流程。
    准备用物:气管导管、喉镜、导丝、扩张器、无菌手套、无菌敷料等。
    患者准备:给予镇静剂、肌肉松弛剂等,使患者放松,同时将头向后倾斜,扩大呼吸道。
    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置于中立位,用无菌敷料覆盖患者口鼻部,然后用手将患者下颌骨向上推,扩大咽部和声门。
    插入导管:将喉镜插入口腔或鼻腔,然后将导管经喉镜插入气管内,插入深度一般为18厘米~22厘米。
    确认导管位置: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将导管固定在口腔或鼻腔中,连接呼吸机或麻醉机等设备。
    记录:记录插管时间、导管型号、插入深度、确认导管位置等信息。
存在的风险
    操作气管插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导管误入食管或支气管内,导致窒息或纵隔气肿;喉头水肿或声带损伤,导致呼吸困难;气管导管打折或移位,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口腔或牙齿损伤;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出现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在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规范和流程,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及时进行处理。
    气管插管是重症医学科必备的技能之一,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能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能力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在操作时需要注意规范和流程,并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技能水平。
    (作者供职于登封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