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疤痕的形成风险  

疤痕的形成风险
□陈骏

   研究发现,肤色较深的个体更容易形成疤痕。疤痕疙瘩有家族发生倾向,创伤后有疤痕形成个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形成疤痕的风险更高。此外,特殊位置的伤口,如肩部、前胸、颈部、上臂和面颊,可能由于皮肤张力更大,形成疤痕的风险也更高。
    会不会留疤这件事,受伤的当下,就决定了大半。如果是简单的伤口,处理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是开放性伤口、伤口很深、面积很大,却没有好好处理,就很容易出现疤痕。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外伤都会留下疤痕。轻微的擦伤或一度、浅二度烫伤,只损伤了表皮,经过及时治疗,皮肤可以通过干细胞的再生功能,快速修复创面,不会遗留疤痕。但如果是刺伤、割伤或三度烧伤等,皮肤损伤深达真皮层,伤口愈合过程不仅有表皮上皮化,还伴随真皮肉芽组织增生和重塑,就会形成疤痕。
    理想情况下,伤口愈合后,真皮组织不再增生,数月或数年后形成肤色或白色、平坦的成熟疤痕。成熟的疤痕是皮肤创伤愈合的正常生理现象,不属于病理性疤痕,无需特殊治疗。如果在伤口愈合后的6个月,甚至18个月~24个月时间里,组织过度增生,那么伤口最终将形成红色斑块状或肥厚隆起的增生性疤痕。如果疤痕超出原始创面边界,侵入周围健康皮肤,则会形成疤痕疙瘩。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属于病理性疤痕。这种疤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影响机体功能,需要预防和治疗。如果伤口继发感染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就会大大增加疤痕形成的风险,所以必须对伤口进行及时清创或缝合。
    研究发现,伤口愈合时间与出现增生性疤痕的概率有关。除疤痕体质外,愈合时间在10天内的患者,形成增生性疤痕的概率为4%;愈合时间在14天~21天的患者,形成增生性疤痕的概率约为30%;愈合时间超过21天的患者,形成增生性疤痕的概率高达78%。当皮肤发生外伤时,规范清洗创口,及时去除伤口异物,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可以降低继发感染和疤痕形成的风险。如果为开放性伤口,损伤到真皮层,就需要及时清创、缝合、包扎,以促进伤口愈合,降低疤痕形成的概率。
    此外,还需要保持创面轻度湿润,避免日晒。研究表明,在伤口愈合早期保持创面湿润和清洁覆盖可以加速创面愈合,降低疤痕形成风险。对于非感染型创面,凡士林是比较适合的润滑剂,还可以使用医用敷料或硅胶垫保护创面。伤口愈合后可能会遗留色素沉着,日晒可能加重色素沉着及疤痕风险,使用胶带或黏性敷料覆盖疤痕,可以避免紫外线伤害。伤口愈合期间避免皮肤牵张,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临床通常使用减张贴、胶带、绷带等减轻创面张力,降低疤痕生成风险。硅酮凝胶片是一种柔软且略有黏性的半封闭覆盖物,合理使用这类创伤治疗药品可以增加伤口水分,缩短伤口愈合的胶原重塑期,降低疤痕和红斑的形成风险。此外,硅酮凝胶制剂或者含有硅酮类成分的疤痕膏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供职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