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日光性角化症的表现和治疗  

 

□张淑贞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因为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所致的表皮良性增生。脂溢性角化病好发于头皮、面部、躯干、上肢、手背等部位,但不累及掌、跖。本病可以单发,但通常多发,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个与脂溢性角化病表现类似但更为严重的皮肤疾病——日光性角化症。

    日光性角化症也被称作光线性角化病或老年角化病,是一种患者皮肤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所引起的疾病,通常出现在面部、秃顶的头皮、口唇、手背等容易受到紫外线照射的部位,常多发,亦可单发。日光性角化症在发病原因、部位、症状上同脂溢性角化病非常相似,因此,很容易被误诊。日光性角化症是一种皮肤癌前病变,约20%的日光性角化症最终将演变成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是皮肤科第二大恶性皮肤肿瘤,若长期不治疗,癌细胞可向远处转移,形成继发性肿瘤。日光性角化症早期治疗通常可避免演变成鳞状细胞癌,因此,大家要引起重视。那么,如何得知自己是否患有日光性角化症呢?

    首先要看年龄。一般50岁以上人群要自检暴露在外的皮肤。日光性角化症多见于老年人群,且更容易发生在男性以及皮肤白皙的人群。据国外有关研究报道,19%~24%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有一处日光性角化症皮损;70岁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有一处日光性角化症皮损的比例高达70%

    其次要看症状。日光性角化症最开始可能表现为皮肤红色、灰白色或褐色,表面粗糙的皮疹,触之有沙砾感。随着病情进展,皮疹会逐渐变得更硬,上覆的痂皮不易抠除。临床上,日光性角化症由轻到重可分为3级。1级(轻度):呈现粉红色或灰色皮疹,上覆鳞屑或触之稍硬;2级(中度):呈现更容易被观察到的角化增生物;3级(重度):高度角化过度,或数厘米的区域范围内可以看到各种符合1级到3级的皮损。

    最后,日光性角化症皮疹逐渐扩大并凸起形成结节或者疣状,甚至表面出现溃疡,这个时候多提示有可能已经转化成鳞状细胞癌。

    预防日光性角化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紫外线的暴露。因此,大家要树立防晒的意识。户外工作者或经常外出暴露在日光下的人,出门前一定要做好防晒。

    由于本病有癌变风险,如果有可疑皮损,要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测是诊断日光性角化症的“金标准”,有助于更精准地明确疾病的类型和进展程度。

    日光性角化症的早期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外涂药物:如5-氟尿嘧啶、咪喹莫特等药物。

    2.物理及光化学疗法:包括液氮冷冻疗法、激光或者光动力疗法。

    3.手术切除:医生会评估皮损数量及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外涂药物、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复发的风险高于光动力疗法和手术切除。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避免日光性角化症复发或者出现新的皮损,因此,建议治疗后也要定期复诊,避免复发或出现新的皮损。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