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更年期妇女保健指南(2015年)(下)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包括针对更年期症状、功能性子宫出血、生殖道肿瘤、乳腺疾病、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的主要药物治疗和其他综合干预手段,目的在于改善更年期相关症状和疾病,减少更年期并发症,防止伤残,促进康复。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应密切合作,共同对患者进行诊治。
更年期综合征
    保健品类干预措施 大豆制品对改善更年期症状几乎无作用;所谓“生物类激素”或“天然激素”等保健品,以及类似产品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高质量数据缺乏。
    非药物干预措施 冥想,休息,控制呼吸,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潮热症状,但是仍然需要足够有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很少有证据表明饮食调整和锻炼能改善潮热,但可能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规律运动,减重和避免潮热的触发因素(比如咖啡因,直接的热刺激)可以将潮热等影响降到最低。
    药物治疗 性激素治疗。
    非性激素治疗,拒绝或不宜使用性激素的女性可以考虑选择使用。
    植物药 黑升麻提取物通过多种通道的综合作用,直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能缓解女性的绝经症状。部分神经系统调节药物(如加巴喷丁、文拉法辛、可乐定等)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更年期潮热等症状。
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应以全面改善或消除焦虑、抑郁的核心症状、恢复患者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减少复发为目标。
    对更年期的焦虑、抑郁障碍妇女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和治疗,以及社会功能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其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
    药物治疗 应由精神科医生明确诊断后,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转诊 应提高非精神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识别能力,尤其是存在自杀倾向患者的识别,要及时转诊。
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
    阴道干燥、疼痛、性交困难、尿频、遗尿、尿急等是绝经女性中常见的泌尿生殖道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加,尿失禁的患病率增加。
    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对雌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停止治疗后症状会反复,长期治疗可获得持续有效性。目前尚未发现局部使用低剂量低效雌激素制剂会带来全身不良反应。
    所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在发病初期,通过盆底肌肉训练都能改善症状。但是,仍有一些患者最终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雄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干涩缺乏润滑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可以改善女性及其性伴侣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目标是预防骨折。对于有脆性骨折的患者或T值≤-2.5(骨质疏松症)或-2.5    非激素治疗药物
    钙和维生素D。绝经后女性需要每日饮食摄入元素钙为1000毫克/天。每日钙的补充剂量达到参考值与饮食摄入量的差值即可。
    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可以独立地降低老年患者骨折和摔倒的风险。绝经后女性,维生素D的摄入参考值为800单位/天,需要注意维生素D补充量存在个体差异。
    双膦酸盐制剂。双膦酸盐制剂强力抑制骨吸收,并且降低骨转换率,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椎骨骨折和髋骨骨折。患者经过3年~5年的双磷酸盐治疗后,骨密度已有明显改善且没有发生骨折,可以考虑暂时停药。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拉索昔芬、苯卓昔芬可以降低绝经后女性椎骨骨折的风险。联合使用苯卓昔芬和雌激素可以维持骨密度。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以促进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同时促进骨骼吸收血浆中的钙,使血钙降低。
    甲状旁腺激素是通过刺激骨生成,有效降低椎骨骨折和非椎骨骨折的风险。皮下注射,最长可使用18个月。
    非药物措施 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建议参考一级预防。
    转诊、会诊 严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必要时可请内分泌科、骨科专家会诊,或者转诊进行相应专科治疗。
心血管疾病
    更年期妇女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应到心内科进行专科检查、评价,给予规范治疗。运动、饮食,建议参考一级预防。

 

性激素治疗的作用

   选择适合性激素治疗(HT)的临床症状与疾病 性激素缺乏所引起的一切临床症状或疾病,且没有禁忌证,均可进行性激素治疗。主要相关症状或疾病包括:月经紊乱、各种原因导致的闭经等;更年期综合征,如潮热,出汗,关节痛和肌肉痛,情绪波动,睡眠障碍及其他神经精神症状,性功能障碍、性欲减低等;泌尿生殖道萎缩问题,包括萎缩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如阴道干燥、疼痛、尿痛、尿频等),可持续或反复发作;骨关节肌肉症状(如疼痛、抽筋、关节晨僵、骨质疏松症、骨折);其他绝经相关症状(如皮肤干燥、心脏症状等)。
    性激素治疗用药原则 HT是维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健康全部策略(关于饮食、运动、戒烟和限酒等生活方式的建议)中的一部分;HT是医疗措施,在有治疗的适应证(性激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方案,根据症状、患者要求解决的临床问题和预防需求,结合相关检查结果、病史、家族史等综合因素,评估并拟定治疗方案;HT的女性应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包括体格检查,更新病史和家族史评价效果后制定继续治疗方案。
    性激素药物简介 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更年期性激素治疗通常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非特殊需要,较少使用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种类和剂型都很多,有天然与合成两大类制剂,临床提倡使用天然制剂。剂型有口服、经皮肤、经阴道、注射等。使用何种药物及何种方法,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实施。
    风险及其他获益评估 已有充分证据证明,HT可以有效预防绝经或继发性闭经引起的骨丢失,降低所有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骨折发病率;HT对结缔组织、皮肤、关节和椎间盘有益,可以作为50岁~60岁、具有高骨折风险绝经女性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在60岁以上的女性中,不推荐以单纯预防骨折为目的进行HT。HT对骨丢失的保护作用在停止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有证据表明,如果在围绝经期开始应用性激素治疗,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清胆固醇水平、血糖代谢和血压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即“时间窗”概念),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60岁以下、无心血管病史、绝经少于10年的女性,HT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60岁以上、绝经超过10年的女性,不建议单纯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进行HT。对于60岁以上的女性,HT应在权衡所有风险及获益之后进行。
    HT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同时对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血脂谱和代谢综合征)有积极影响。
    有证据表明,60岁以前使用HT,患乳腺癌的风险很小(发生率<每年0.1%),小于由生活方式因素(如肥胖,酗酒)带来的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口服HT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但不推荐单独使用HT预防结肠癌。
    静脉血栓栓塞是口服HT的风险之一,其风险与性激素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方法、年龄和体重指数等密切相关。非口服HT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可能对血栓风险增高的患者有益,60岁以前危险性很小。
    有子宫的女性在使用雌激素治疗的同时,需要加用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防止因单纯使用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增生。
    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痴呆女性,有限的临床试验证据证实HT并不能改善痴呆症状或延缓疾病进程。在围绝经期的年轻女性中,HT可能会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但仍需要更有力证据的支持。
    性激素治疗的有效性、获益及风险,与性激素药物制剂、使用方法密切相关,天然制剂的风险更低。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更年期保健学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