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诠释医者情怀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李海南
我最初接触《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是看了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但是最终被剧中“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物所吸引,便又读了这部长篇小说。
我很喜欢路遥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路遥的世界是平凡的,书中有一句话这样说:“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路遥刻画出一个个平凡人物的人生旅程,又让我们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不平凡的一面。
比如说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孙少安是孙少平的哥哥,他是一个身上集农民、暴发户、好丈夫、孝顺儿子、慈祥大哥等多重形象的人物,是一个坚韧不拔、性格沉稳、心地善良、遇事有主见的男子汉。
孙少安对家庭“仁爱”的品行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他的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厌恶和嫌弃过,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敬佩。在孙少安心中,对家人负责任是天职,为了家人,他可以牺牲一切。孙少安不仅对家人表达出无私的爱,而且对待乡亲们也同样有很强的责任心。
孙少安致富后,乡亲们找他借钱时,他总是慷慨解囊,他扩大砖厂规模的时候,尽管用不了那么多工人,但是为了帮助乡亲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他根本不顾自己的利益。后来,孙少安在事业上饱受挫折,即使砖厂倒闭,他也仍然在想办法还清乡亲们的工钱,重建砖厂后还愿意接纳他们,乡村人情,古道热肠,扶危助贫,在他身上闪耀着动人的光辉。
我身为医务工作者,同样也要怀仁爱之心,修炼精湛的技术。我记忆犹新的是刚步入工作岗位不久,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正在值夜班的我听见急促的电话铃声,那铃声顿时打破了病房的宁静,“你好,我是急诊科的,现在接诊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我们正在往医院赶,需要紧急开展心脏介入手术。”
我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了介入手术室,因为手术医生时常与X射线“亲密接触”,所以手术时大家都要“负重前行”,身穿近15公斤的防护铅衣来阻隔辐射,脖子上戴着铅围脖,外面还要再穿一套手术服,整个人被捂得严严实实的。这样的穿着对普通人来说举步维艰,而医务人员却早已习以为常。
刚准备手术,患者突然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的症状,医务人员只能穿着厚重的防护铅衣迅速地抢救,心肺复苏、电除颤、静脉用药,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和手术,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看到他们从手术间出来脱掉铅衣时湿透的手术服,看到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每个人脸上都露出的笑容,还有人笑着说:“脱下铅衣的那一刻,就好像卸下一身重担,身轻如燕。”此时我才明白什么是不忘初心、不计得失,什么是要时刻用一颗仁爱之心温暖患者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书中另一位打动我的人物是孙少平,他是孙少安的弟弟,是全篇故事的主线,也是影响我最大的人物。
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人。他生活在农村,学习环境艰苦,忍饥挨冻,但是始终不放弃学业,经历了挫折,反而让他更加勤奋了。孙少平从学生、煤矿工人到农民创业者,他不断地成长,文化知识和对生命的热情使他不甘于平凡。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努力拼搏的精神,以及普通人面对困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务人员成了“最美逆行者”。他们奋不顾身地参加了这场“战役”,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手套奋斗在前线,不敢吃、不敢喝,汗水浸湿了衣服,即使再艰难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侵袭,我们的手机24小时待命,不管多晚,只要收到一个通知,我们马上整装待发,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们用担当和责任汇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每当看到“大白”们夜以继日地奋斗在一线,累了就席地而睡,听到群众的一句“谢谢”和“辛苦了”,所有的艰辛都烟消云散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能平庸!”生活是美好的,生命又如此短促,我们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生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