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让每位老人都拥有最美“夕阳红”  

让每位老人都拥有最美“夕阳红”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的“河南路径”
本报记者 冯金灿

近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增加服务供给,优化服务结构,完善服务机制,加强服务保障,将医养结合服务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周边,努力让每位老人都拥有最美“夕阳红”。
“这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画出的路线图。”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王自立说。
加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必不可少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老龄人口大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现代化河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要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必不可少。”王自立说。
全省上下要深化医疗、医药、医保、医养、医改联动,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完善老年医疗服务的医保配套支持政策,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服务衔接,做到“养中有医、医中有养”。
特别是要强化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和提质增效,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要增加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开展上门巡诊,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服务。要用好河南省中医药优势,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增强社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三大着力点做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
按照《通知》要求,河南采取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和强化医养结合服务组织保障3个方面的措施,加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
河南加大政策创新和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到2022年,所有市、县至少有1所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或护理院,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50%以上;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服务衔接、融合发展,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综合服务。
在优化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方面,河南探索建立“医防康养”相融合服务模式,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推进健康中原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探索建立“医养护一体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通知》还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加强协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医疗保障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承接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服务,同时加强医养结合服务监管。
河南推出哪些创新举措?
王自立说,为支持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工作,《通知》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河南引导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养老机构、敬老院利用现有资源,新建改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为社区(乡镇)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探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机构、乡镇卫生院与乡镇敬老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发展模式,鼓励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医养结合机构、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家庭照护者开展应急救护和照护技能培训。
河南还明确医养结合服务主体,养老服务机构(含日间照料中心)为片区内居家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代缴代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为片区内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健康管理、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医疗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
在信息化和智慧养老方面,河南要建立区域一体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发展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建立市-县-乡镇-社区(村)-家庭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支持研发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慧健康养老产品。
在政策创新方面,河南对居家医疗服务采取“医药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相关机构要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设立专项薪酬项目,投保医疗责任和意外伤害保险;完善上门医疗护理服务的内容、标准、收费和支付政策,探索建立长期护理、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制度。各地可统筹使用城镇社区养老省级补助资金,支持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适当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对接收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给予补贴。
《通知》明确,我省养老服务水平在“十四五”时期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