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顺
我是河南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CU(冠心病监护病房)护士李建顺。2月14日晚上,武汉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下了晚班后,我坐下来,不由得想起这么多天来的点点滴滴。
在这里,我们说的最多的话是“加油”,听到的最多的话是“谢谢”。此刻,在面对疫情,我们尚未研究清楚对手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靠经验治疗、对症治疗。此时,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自身的免疫力和精神支撑无疑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我们一线工作者特别清楚。每次查房、每次给病人做治疗或者每次经过病人的床旁时,我们都会说一声“加油”,顺便比个手势。病人也会回我们一句“谢谢”,也比个手势。这一切正如特鲁多医生所说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对我们来说,这21天每天都是挑战。有新入院的病人,有符合标准康复出院的病人,偶尔也有不幸去世的病人。在这个特殊时刻,在特殊的病房里,我们穿着特殊的工作衣,和时间赛跑,跟死神抢人。为了便于工作,识别对方,同时还能鼓舞士气,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每次进入隔离病房前,我们都会认真穿好防护服,并在上面写上名字和一些温暖的话语,比如:“武汉加油”“有事儿找党员”。我看到还有人在防护服上写“热干面”和“周黑鸭”的。我想,这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无论写什么,此刻,我们都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战士”。
经过治疗,一位老太太符合出院标准,顺利出院。在出院前,我们问老太太有没有想说的话。老太太说:“感谢你们大老远来帮助我们。”我顺口接着说:“感谢党,感谢政府。”同样让人感到温暖的还有那颗“红星”。特殊时期,所有队员都不约而同地在防护服外面画上了“红星”。那颗“红星”真的很红,不仅有温度,而且充满了力量。看到它,不管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都能感受到这种特别的情愫:我们无畏,我们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接班人。
(作者供职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