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史晓飞的热情和追求  

史晓飞的热情和追求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刘 群  梁 靓

    19年前,她是洛阳市的第一位风湿病学专业硕士;19年后,她已是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并荣获第八届“河南优秀医师奖”。她叫史晓飞,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9年大学毕业后,史晓飞来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医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工作。史晓飞说:“之所以说是最熟悉的,是因为我的父亲是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父亲对医学的热爱和执着,对工作的忘我和牺牲,对医院的忠诚和眷恋,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她。在参加完大内科的轮转后,2004年,史晓飞顺利考取了风湿免疫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后,她继续回医院工作,成为洛阳市第一位风湿免疫学专业硕士。
    2008年,全国各地风湿免疫专业都开始崭露头角。为了科室能够更快发展,2011年,在时任科主任付建斌安排下,史晓飞到全国风湿免疫学的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并有幸跟随业界知名专家赵岩教授学习。史晓飞感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质的飞跃。201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正式成立,史晓飞开始负责病区的管理工作。带着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时所积累的经验,史晓飞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共同提高科室技术水平,获得患者一致好评。该科成立第一年就被评为全院先进集体,并在2013年被评为“洛阳市巾帼文明岗”。
    史晓飞说,近年来,该科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诊疗项目,如生物制剂靶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应用药物“云克”治疗多种骨关节疾病,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科学评估及防治,开展“红光”治疗关节炎、皮肤血管炎,运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疗法等治疗疑难危重结缔组织病等,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根据患者需求,2016年,该科又开设“痛风专病门诊”“慢性病管理门诊”,安排专科护士协同坐诊,对风湿性疾病患者给予病情评估、生活指导等。
    2012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加入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同年成为“国家风湿病诊疗数据中心”首批获原卫生部批准的数据报送单位;2014年,开始进行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痛风患者网络上报和随访登记工作;2015年,承担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项目,该院为中国区25家中心之一;在2015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中,该院的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学科榜上有名,成为豫西地区风湿性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长期从事风湿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史晓飞,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科研项目4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洛阳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专利2项。史晓飞还成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河南省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风湿病学组副组长、洛阳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史晓飞说,风湿性疾病大多为慢性病。他们十分注重患者的教育和随访工作,通过多渠道管理模式,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病区设有风湿病患者治疗指导中心,每月两次对患者面对面进行教育,为风湿病患者现场提供康复指导、健康咨询,开展经验交流,同时借助网络开展在线教育及咨询平台。目前,该科微信平台已有4000余名患者加入,每日更新健康教育内容;建立患者QQ群,每日进行线上答疑及健康指导;逐步建立慢性病档案等,致力于风湿病知识的普及,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就医。
    “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我们将为更多的风湿病患者解除痛苦,让他们与常人一样,都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这是我的梦想,也是大家的梦想!”史晓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