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苏轼、沈括的医学研究成就 对研究宋代传统医药学发展有重要价值  

□黄新生

    在中国历史的天空,闪烁着两颗耀眼的明星。当这两颗明星的光辉汇聚到一起时,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便诞生了。这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就是《苏沈良方》。

    第一颗耀眼的明星就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苏轼。时过千年,他仍“圈粉”无数。苏轼“素喜吐纳引导之术”,对气功养生颇有心得,他在杭州修建的“安乐坊”是当地最早的医院雏形。苏轼还写下了大量医药杂说笔记,包括养生法、炼丹术、治疗疾病的药方、药物介绍等内容。据说,苏轼还著有《苏学士方》一书。

    第二颗耀眼的明星就是伟大的科学家沈括,他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在中医药方面也有深入研究,主要医学著作有《灵苑方》《良方》《别次伤寒》《梦溪笔谈·药议》《梦溪忘怀录》等。其中《灵苑方》部分内容被选入《永乐大典》《本草纲目》中;《梦溪笔谈·药议》中的《采草药》一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至今对中草药采集具有指导意义;《良方》则与苏轼的医药杂说笔记合编为《苏沈良方》,流传至今。

    一般认为,《苏沈良方》既非苏轼或沈括某个人所作,也不是苏轼和沈括两个人通力合编,而是在沈括独立完成《良方》(又名《沈存中良方》)后,后人将其和收集而来的苏轼的医药杂说笔记类文章合编在一起,从而产生了《苏沈良方》一书。《苏沈良方》成书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成书后不久,后人就对此书的由来进行了考证:“《苏沈良方》十五卷,右皇朝沈括通医学,尝集得效方成一书,后人附益以苏轼医药杂说,故曰苏沈。”“《沈存中良方》十卷,右皇朝沈括存中撰,存中博学通医术,类其经验方成此书,用者多验,或以苏子瞻论医药杂说附之。”
    那么,宋代人为什么会将两个不相干的人的医学著作合编在一起呢?很可能是苏轼和沈括的医学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一特点其实也是《四库全书》对《苏沈良方》的评价:“盖方药之事,术家能习其技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儒者能明其理而又往往未经试验,此书以经效之方而集于博通物理者之手,固宜非他方所能及矣。”普通的医生往往疲于医学工作而在理论上有所欠缺;普通的儒医,往往精于医学理论但医学实践较少。苏轼和沈括的医学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丰富的医学实践(经效之方),又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博通物理)。
    《苏沈良方》不但论述了医理、本草、灸法、养生、炼丹等内容,而且记载了临床各科的部分单验方、医案,涉及本草学、疾病治疗学、养生保健等。

在本草学方面
    有许多内容至今可以作为考据资料,如对细辛、枳实等药物存在的“一物多名”“一名多物”和“名实错乱”的问题进行了精心考订;对《神农本草经》等古书记载山豆根等药物的药性错误进行了纠正;提出“汤、散、丸各有所宜”,对汤、散、丸等剂型的功效特点进行了正确的阐述。著名的《采草药》一文,也被收入《苏沈良方》,只是标题变为《论采药》。
在疾病治疗学方面
    有内科、外科、眼科、妇科、小儿科等各科简易有效的疗法,除了用方药调治外,还强调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调理宜忌。
在养生保健方面
    主要是苏轼养生思想的体现,收录有《养生说》《论养生》《续养生论》等文章,重视用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养生的目的;重视“内修”对养生的重要性,强调“安”(静心)与“和”(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苏沈良方》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泛,创造了多个“第一”。

    一是第一次详细记录了秋石的炼制方法和现实应用,并通过真实病例来说明秋石的实际功效。这是人类第一次提取并使用性激素的记载。

    二是第一次对人的咽喉进行了符合解剖学认识的正确分析。

    三是第一次记载了许多现在仍在使用的方剂,如至宝丹、沉麝丸等。

    此外,《苏沈良方》还对部分收集来的方剂进行了合理改良,校正了崔知悌的《灸二十二种骨蒸法》等。

    《苏沈良方》原本15卷,流传到今天的主要有2个版本,一个是10卷本,一个是8卷本。10卷本《苏沈良方》来源于民间,最早版本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刻本,题为《苏沈内翰良方》。这个版本里有灸法腧穴图3页,并有无名氏的序。从这篇序来看,无名氏得到的可能是一本抄本,而抄本的底本来自宋刻。10卷本《苏沈良方》内容较多,分类线索也较明显,更接近于最初的15卷本,但在长期的传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错误。
    8卷本《苏沈良方》又称《四库全书》本。清代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没有找到传世的《苏沈良方》,也不知道嘉靖刻本的存在,于是认为《苏沈良方》已经亡佚。总纂官纪昀便嘱咐王史亭从《永乐大典》中辑出168篇,重新编次,整理为8卷,收入《四库全书》的子部医家类中,是为8卷本《苏沈良方》的由来。8卷本《苏沈良方》抄写精美,校勘精良,但内容相对较少。经过整理,现存《苏沈良方》共232篇,其中179篇方、论可能为沈括所作,47篇方、论可能为苏轼所作,另有6篇无法确定作者。
    《苏沈良方》在医药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重视,如官修的《圣济总录》《总录方论》、张杲的《医说》、刘昉的《幼幼新书》等医书中都有不少药方出自《苏沈良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参考了不少《苏沈良方》的内容。时至今日,《苏沈良方》仍颇具实用价值,可供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
    《苏沈良方》保留了沈括和苏轼二人对于中国古代传统医药学的研究心得和创新思想,其中的药议和医论都是由苏轼和沈括独立创作,药方也是由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而来,并且经过了他们的实践验证和再加工。《苏沈良方》无论是对于研究宋代传统医药学的发展,还是对于研究沈括、苏轼二人的医学成就,都有重要的价值。体现苏轼和沈括医学成就的《苏沈良方》,千百年来,依旧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