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村医的腰包咋瘪了?  

卖药收入被切断
    除了基本药物,乡村医生不能销售任何其他药物。药品种类单一与农民需求多元化之间的矛盾,成为一个突出的政策问题。
    “我最尴尬的是,给村民看了病,开了方子,却拿不出药来。”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五里铺村,乡村医生李有治对记者说,村卫生室只能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乡村医生陷入“有技无药”的困境。
    这几年,患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村民逐渐增多,村卫生室的药物品种却很少。除了基本药物,乡村医生不能销售其他药物。药品种类单一与农民需求多元化之间的矛盾,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推行后,乡村医生不再以药品加成作为收入来源。目前,乡村医生的收入主要由财政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基本公共服务补助和诊疗费用构成。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到安徽省调研时发现,在霍山县桃园村,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的乡村医生月收入为2225元,实行后下降到987元。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说,乡村医生过去主要靠药品差价获得收入,现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由于地方政府补偿不到位,乡村医生的收入比以前低了不少。
    在药品零差率制度下,乡村医生卖药没有任何利润,政府希望通过增加医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偿来弥补,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乡村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相当有限;另一方面,财政补偿资金到位率不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恒鹏说,基本药物制度造成基层医疗机构收入降幅过大,即便在经济发达、财政实力雄厚的地区也很难弥补到位。基本药物制度给乡村医患双方均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乡村医生而言,实际收入锐减,生存状况恶化;对于患者而言,开药受到制约,看病很不方便。
    一位乡村医生向吴明诉苦,政策允许收取医疗服务费,但实际上收不了。因为收费要拿身份证刷卡,很多人看病不带身份证,所以收不上来。再说,到村卫生站看病的都是熟人,也不好意思收。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比较,乡村医生们抱怨最多的是收入降了。
    应亚珍指出,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医疗体系的“基石”,是国家医疗预防保障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医生收入下降,很大部分是政策因素导致的。政府应为乡村医生提供一定的收入保障,弥补政策性亏损。
岗位缺少吸引力
    乡村医生后继无人,根源在于收入太低,不能吸引优质人才进入,导致乡村医生队伍难以优化。
    今年60岁的章妙花从18岁开始当“赤脚医生”,她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山川乡北弄村人,长期在离家5千米的大里村从医。2013年,安吉县出台了《年满70周岁乡村医生退出服务站暂行方案》,并在偏远乡镇先行实施。按照工龄每年补助2000元的标准,安吉县平稳清退了一批7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随后该退出机制在村级全面推开,目前已有78名年老乡村医生退出。章妙花说,有了这个政策,她将来可以领到一笔补偿金,这几十年也算没有白干。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共有乡村医生96.3万人。但是,不少地区乡村医生年龄偏大,青黄不接。
    应亚珍说,乡村医生后继无人,根源在于收入太低,不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导致乡村医生队伍难以优化。她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落实现有政策。如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补助等,必须按时足额拨付给乡村医生。二是完善补偿政策,即通过政策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去当乡村医生,可参照当地乡镇卫生院人员收入待遇,核定政府补助水平。三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对于乡村医生,政府应实行免费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让群众更加信任乡村医生。
    谢晓钰2015年从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根据之前她与安吉县山川乡卫生院签订的定向培养协议,她来到船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今年年初,她又被调到大里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了解决乡村医生后继无人的难题,安吉县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经学校正式录取并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费等,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培养补助政策。2012年至2015年,安吉县共定向培养有事业编制身份的大学生乡村医生120人。
看病收诊疗费难
    乡村医生收入不能明显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如果政府财政补偿不够,就要利用市场机制,而不是把乡村医生管死。
    吴明曾去某地调研,乡村医生反映:看一次病,诊疗费只有6元,包括村卫生室的耗材、办公经费、运营成本等,去除成本,最多剩下4元,“夏天开个空调就吹没了”。出诊一天,乡村医生只能挣几十块钱。过去,乡村医生不收诊疗费,主要从药品差价中获利,有的还可以收点滴费、注射费,所以老百姓习惯不交诊疗费,相当于习惯看病不挂号。如今变为乡村医生看病先收诊疗费,老百姓不太适应。
    近年来,村卫生室普遍存在医疗服务不收费的情况。即使收费,或是没有具体标准,或是收费标准很低。应亚珍建议,应明确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以此建立乡村医生收入与医疗服务量挂钩的激励机制。
    吴明说,有的乡镇卫生院将乡村医生收编,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作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人员。从规范乡村医生提供服务、改善服务质量来看,还是起到了明显作用。但在收入分配上,尽管乡村医生收入稳定了,却没有体现多劳多得,影响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比如,过去乡村医生24小时随叫随到,现在工作8小时,晚上村民有什么问题,部分乡村医生也不出诊,让村民到乡镇卫生院就诊。吴明认为,提高乡村医生报酬水平,对于稳定乡村医生队伍非常重要。乡村医生收入不能明显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如果政府财政补偿不够,就要利用市场机制,而不是把乡村医生管死。
    应亚珍说,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提高乡村医生收入的重要举措。在政策上,一要明确乡村医生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二要逐步提高家庭签约服务收费水平,医保应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获得服务的居民应支付一定费用。(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