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停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偏爱灯笼,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灯谜,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祝允明,有一次与唐寅、文徵明等几位好友品茶、聊天时,撷取灯笼这一题材制谜赏玩。当时,祝允明久病初愈,对一些中药名颇为知晓,他的灯谜也充满着“中药味儿”,看起来犹如一剂药方:“淡竹(淡竹叶)枳壳制防风,内藏红花在当中,熟地不用半下(夏),生地车前仗此翁。”寥寥几句诗谜,就把灯笼的制作材料以及特征、作用准确地表现出来。
其实,运用中药名巧妙制作的灯谜还真不少。相传,华佗在收徒弟时,有意测试拜师者的聪明才智,便说:“我有几味中药,连起来可猜一物,猜对了,我就收你为徒。”说罢,华佗开了一张药方谜,要求猜一日用品。但见上面写着:“枳壳防风藏红花,熟地不用它半下(夏)。生地当用在车前,夜晚赶路眼不瞎。”这个少年反应敏捷,立即高举起他行囊中的灯笼。华佗称赞少年聪敏,便收其为徒。这种药味儿、谜味儿俱浓、押韵自然的灯谜,若不是对中医药知识颇为熟悉,是很难制出来的。
周末闲暇,笔者拜访一位谜友。他说,有一个灯笼谜十分有趣,谜面是:“病名:火攻心。处方:淡竹、柴胡、故纸(破故纸的别称为补骨脂)、防风、灯心。熟地可用可不用,生地不可不用。”这种巧妙地运用几味中药名,把灯笼的材料、用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的灯谜,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火攻心”指的是蜡烛,前4味中药就是指制作灯笼的材料,也是治疗“火攻心”的中药方剂。后两味中药运用得更巧妙,把灯笼的主要特征含蓄地勾勒出来,“熟地”(熟地黄)指的是熟悉的地方,用不用灯笼均可以;对陌生的路段(生地黄)就得使用灯笼。此谜一经猜出,让人恍然大悟,击掌称妙。
最近,笔者欣赏到一则灯笼谜轶闻,说是明代年间,有一年元宵灯市,书生白简坐在一家酒店前观灯,心情舒畅地吟诗:“一到上元相庆赏,家家灯火乐春情……”打扮成算命先生的永乐皇帝正好也在这家酒店饮酒,听了这位书生的诗后,觉得颇有新意,便出谜语试其才识:“骨头零零星星,皮肤薄薄轻轻。问得什么顽疾,佳人热火烧心。”白简略思片刻,就猜出谜底是灯笼。永乐皇帝回到朝廷,即封白简为招宝状元,巡视河南。后人称白简为谜语状元,这则灯笼谜语也被称为“最幸运的谜语”。
灯谜、中药均为我国的国粹,两者完美结合能使人在猜谜中学到中医药知识,这是一件多么有益又有趣的事情啊!
(作者为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