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走出五个误区
来源:人口导报 作者:孙婷
    有病吃药,是人人都懂的常理。现实中,当家里有人生病时,不去医院看病,不经医生诊断,“自己当大夫”的现象很常见。不少人或从家里自备的小药箱中取药;或去药店拿药,只选贵的;或听信秘方、偏方,花了不少冤枉钱,治疗效果还不好。出现上述现象,究其原因,是人们对药品疗效不完全了解,缺乏科学的用药知识,走入了用药的误区。

误区之一:参照广告“自当大夫”

药品广告是将新药推向市场、介绍给病人的手段之一,可谓铺天盖地、种类繁多。但要做到药品对症、合理使用,正规医院的检查、专业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指导必不可少。为数不少的人仅凭广告的宣传和说明就“自当大夫”,甚至还有人即使去了医院也点名要多开“广告药”。须知仅凭广告宣传用药盲目性大,安全系数低,服药后效果不能保证,甚至还会有副作用。

误区之二:药贵疗效高

“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是一些人买商品时的经验,但药品疗效与药价是不能划等号的。一部分人盲目认为“药贵疗效高”,有进口的不买国产的,有贵的不买便宜的,到医院就诊时要求医生开贵药、进口药。到头来,药没少吃、钱没少花,病情却未达到预期的那样,甚至因为吃“好药”、“贵药”形成了药物依赖,增大了治疗难度。药品药价虽有高低之分,但疗效却不是通过药价来衡量的,治疗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对症下药。

误区之三:偏方、秘方治大病

不可否认,某些偏方在治疗某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个时段时有一定效果。但不少人只是道听途说偏方有效,知其疗效而不知其为何有效,更缺乏对其副作用甚至是毒性作用的了解。大多数偏方、秘方未经临床验证,安全性和疗效无法保证。因此,患者不可盲目崇信秘方、偏方,更不能不管是否对症便冒然使用。

误区之四:只针对症状用药

不同疾病可能出现类似甚至相同的症状,如伤风感冒和炎症都可引起发烧。针对发烧这一症状,有些患者不经医生诊断,便自行服用抗感冒类或消炎药物。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同一类疾病可能分很多种,不同疾病治疗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患者仅凭自我感觉针对症状用药是不科学的。

误区之五:口口相传

家人生病,难免着急上火,恨不得一下子就把病治好,这时如果听到亲戚朋友说“哪家医院治得好”、“哪个大夫有绝活”,便可能什么都不顾就去了。但花钱不少、病没治好的事例并不少见。当下医疗行业良莠不齐,有些不法的医疗单位盲目夸大治疗效果。所以,患者患病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切莫盲目相信“口口相传”。 

(http://www.yywsb.com)

编辑:何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