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2025-09-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乡医课堂 浏览:27918 次□聂玉刚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目前,尚未研发出可预防HIV感染的疫苗,也没有能够完全根治艾滋病的药物。然而,自“鸡尾酒疗法”——即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被推广应用以来,人类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疗法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使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逐渐转变为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病。在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从最初仅有4类国产仿制药,逐步发展到如今多种国产药物,治疗方案不断优化。
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调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通知》,正式在我国推行“发现即治疗”策略。该策略明确,对所有确诊的HIV感染者,原则上应在确诊后7天内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于已做好准备的感染者,甚至可在确诊当天立即开始治疗。
及早启动ART治疗具有多方面的显著益处:
第一,早期治疗有助于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患者在服药后,体内CD4+T淋巴细胞数量逐渐回升,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研究表明,早治疗的患者CD4细胞数量上升的幅度和速度均优于晚期才开始治疗的患者,更有利于实现免疫系统的有效重建。
第二,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抗病毒药物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而这些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差异、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有研究指出,在CD4细胞数量较高时开始治疗,有助于减少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第三,及时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机会性感染。通过快速启动ART,将病毒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可以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在一定范围内,显著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预防机会性感染。
第四,早期治疗并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降低耐药的发生率。耐药主要是由于病毒在药物压力下发生基因突变所致,而不规律服药更容易导致耐药株的产生。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同一种治疗方案,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可能连续服药十多年而不发生耐药。
第五,早期治疗能够延缓疾病进展,显著延长患者的寿命。多项大型临床研究显示,在确诊HIV阳性后立即开始治疗,相比等到CD4细胞计数下降至200个/微升~350个/微升再开始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可显著降低。
第六,及早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快速启动ART,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可以将其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大量研究证实,当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时,HIV经性途径传播的风险极低(即“U=U”原则:检测不到=不传染)。因此,早治疗不仅利于患者自身健康,也能显著降低传播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艾滋病目前尚无法彻底治愈,患者一旦启动ART,即需要终生服药。早发现、早治疗,不仅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减少新发感染。
我国推行“发现即治疗”策略,不再设置CD4细胞计数的治疗门槛,极大缩短了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窗口,使病毒在感染早期即得到有效抑制。这不仅有助于尽快修复被病毒破坏的免疫系统,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传播风险,对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深远影响。
为实现早治疗的目标,首先需要尽早了解自身的感染状况。我们呼吁存在高危行为的人群主动前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正规医疗机构进行HIV抗体检测。高危行为包括与感染状况不明的对象发生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与他人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在不正规场所进行文身等。建议在高危行为发生后2周至4周进行HIV抗体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尽快启动治疗。
总而言之,艾滋病防治需要个人、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主动检测、及早治疗,让人们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的危害,逐步推进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的实现。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共建健康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