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放血治疗高血压鼻衄

2025-09-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乡医课堂 浏览:22300 次 

□刘云琦

高血压性鼻衄是秋季、冬季常见急症。患者常因服用阿司匹林增加出血倾向,传统填塞效果有限,而耳垂或耳背放血疗法止血快、操作简便,患者认可度高。
病 例
笔者治疗的4例患者均为2023年~2024年接诊,符合原发性高血压3级(高危),血压为180毫米汞柱~200毫米汞柱/110毫米汞柱~12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其中女性患者3例(52岁~58岁)、男性1例(56岁),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天),就诊前停用24小时以上,排除鼻腔局部疾病及全身出血性疾病。
出血情况:1例患者在劳动后出血半小时,冷水敷鼻无效;2例患者间断出血5天,乡村医生用肾上腺素填塞止血不足1小时;1例患者夜间出血,仅按压缓解。经耳穴放血后,止血时间10分钟~20分钟(平均15分钟),30分钟后血压降至150毫米汞柱~16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100毫米汞柱,无复发出血。
操作流程
准备:安抚患者,取坐位(出血侧朝下),备无菌采血针(优先选,痛感轻)、碘伏、无菌棉签、手套、云南白药及弯盘。
耳部充血:温水擦耳郭,按摩1分钟~2分钟至皮肤发红、血管充盈,便于穿刺。
无菌消毒:戴手套,碘伏螺旋式消毒(直径≥5厘米),待干后操作,忌用酒精。
穿刺放血:固定耳郭,垂直点刺耳背浅表静脉(直径1毫米~2毫米)或耳垂,深度1毫米~2毫米(不伤及软骨),放血10滴~15滴,出血不明显时轻柔挤压。
处理:棉签按压放血处3分钟~5分钟,服用云南白药保险子(俗称“救命丹”),24小时内穿刺点不能沾水。
典型病例​
55岁的张女士,2024年10月采摘棉花时突发鼻出血,冷水敷无效,肾上腺素填塞半小时后仍出血,家人紧急送医。
接诊时,患者血压为200毫米汞柱/120毫米汞柱,鼻中隔前下方血管破裂,血液喷射状流出,耳背见2条蓝紫色静脉。消毒后,点刺耳背静脉,血液流至8滴时鼻腔出血减缓;另一侧点刺后,血液流至7滴时,鼻出血停止。30分钟后,患者血压为15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嘱咐其3天内避免劳累、继服降压药、停用阿司匹林。1周后随访,患者无鼻衄,血压为140毫米汞柱/85毫米汞柱。
治疗原理与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为“阳热亢盛”:高血压患者肝阳偏旺,热邪迫血妄行致鼻衄。《黄帝内经》中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厘正按摩要术》中也明确了耳背属肝、耳垂属肾,“肝藏血、肾藏精”,放血可以清泻肝火、滋阴降火,达止血之功。
现代医学角度:放血可以短暂降低外周血容量、调节交感神经,缓解“高血压-鼻衄-紧张”循环,改善凝血功能(适配阿司匹林使用者)。
基层应用优势:该方式不用复杂的设备,操作时间在5分钟~10分钟,患者痛感轻、治疗成本低。但是,操作者要严格消毒器具,年老体弱者放血量减至5滴~8滴;如果15分钟内还未止血,需要联合填塞操作或转诊。
 (作者供职于汝州市梅宁村卫生室)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